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布教授有办法--给孩子立规矩

布教授有办法--给孩子立规矩

  • 作者
  • (美)T.贝里·布雷泽尔顿(T.Berry Brazelton)、(美)乔舒亚·D.斯帕罗(Joshua D.Sparrow) 著

相比过去动辄棍棒教育的年代,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认同:管教并不是为了证明父母自身的力量有多强大,而是为了最终帮助孩子形成自律。 布雷泽尔顿教授与斯帕罗教授让父母们看到,实施“管教”的选择有很多,每种选择都有其利弊,最重要的是看见孩子在那一刻究竟有哪些真实的成长需求。 第一部分作者以孩子的年龄为轴,向父母展现了不同发展阶段会面临的管教挑战,以及这些挑战背后...


  • ¥49.80

丛书名: 布教授有办法

ISBN: 978-7-122-31882-4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0-05-01

图书介绍

ISBN:978-7-122-31882-4

语种:汉文

开本:32

出版时间:2020-05-01

装帧:平

页数:240

编辑推荐

“管教”的选择有很多,无论采取哪种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形成“自律”几乎是殊途同归的管教目标。 1.原著作者布雷泽尔顿教授,是美国闻名遐迩的儿科医生,名气上甚至超过西尔斯。 乔舒亚D.斯帕罗是哈佛大学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 2.本书是将心理学与管教深度融合之作。 3.内容可操作性很强,日常面临的管教挑战和问题都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4.作品风格专业而充满温情,支持父母育儿的自信,符合高知妈妈群的心理需求。

图书前言

译者前言
相比过去动辄棍棒教育的年代,如今大部分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管教时会有着各种各样的疑虑:“我该不该阻止他做那些事情?这会不会伤害他的好奇心?顺从婴儿会把他宠坏吗?我并不想打孩子,但当我说什么都不管用的时候该怎么做?”在日渐文明的育儿文化中,对于孩子天性及人性的体察势必会在许多父母“立规矩”时被纳入考量,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认同:管教并不是为了证明父母自身的力量有多强大,而是为了最终帮助孩子形成自律的人格。
在心理咨询室与形形色色的家庭一起工作时,无论采取哪种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形成“自律”几乎是殊途同归的管教目标,然而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有很多父母会把“爱”与“管教”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是不兼容的。布教授用他一如既往的智慧与慈悲为诸多父母解惑,读者也许会恍然大悟:原来爱不仅仅是全然的满足,也包括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边界在哪里,知道自己失控的时候是有人可以让他停止下来的,合适的“管教”不仅不会伤害亲子关系中的“爱”,反而是孩子内在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教授也让父母们看到,实施“管教”的选择有很多,每种选择都有其利弊,最重要的是看见孩子在那一刻究竟有哪些真实的成长需求,而不是去证明父母自己多么有力量与方法去搞定眼前的局面。比如对于一个尚在咿呀学语的孩子而言,“管教”的过程也是在帮助他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情绪与需求;但对于一个已经上小学能熟练运用语言的孩子而言,“管教”的过程很多时候是在让他思考如何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如何不滥用自身的力量。“管教”的终极目的是“教育”。
本书为修订版,相比更早期的版本,布教授与时俱进地增加了不少更加符合当下现实的管教困境,例如数码屏幕时代所带来的管教迷思等。在本书第一章,布教授一如既往以孩子的年龄为轴,向父母展现了不同发展阶段所会面临的管教挑战,以及这些挑战背后预示着孩子需要在哪些部分得到支持与成长。
第二章从父母的管教行为切入,既聚焦于父母自身被管教的童年体验,又关注当下的管教对于孩子而言会有怎样的体验,深入人心的共情令布教授穿透纸背抚触到读者的心灵最深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能量在阅读本章时是交织传递的。
第三章与第四章探讨的是充满共性的管教方式,几乎每个读者都可以从中找寻到自己的影子。布教授细腻剖析了孩子面对管教究竟如何可以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又如何会最终形成自律;也帮助家长看见不同的管教方法有哪些利弊权衡,有哪些是值得鼓励的做法,又有哪些是需要尽量避免的错误。
对正在困扰于孩子具体行为问题的父母而言,第五章可能是最先被阅读的章节:具体问题行为的动机及应对方式在本章节中得到了充分的讨论,我几乎可以断言,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出现过本章节中所提到的一些问题行为,这在成长过程中是自然且普遍的,也许通过阅读这些内容也能适当降低父母的育儿焦虑,意识到孩子的现状未必是因为亲子关系出现了严重问题,而是孩子以另一种方式在对父母说:“我长大了,请用管教来更好地帮助我成长。”
第六章讨论的则是管教所面临的挑战,其中大部分挑战来源于父母和孩子所处的大环境或家庭现实状况。在快餐式育儿知识流行的今天,布教授不紧不慢地试图让读者意识到每个孩子都需要量身定制的管教方案,而在这个管教方案的探索过程中,个体差异、集体环境、文化背景都是需要被纳入考虑的元素,脱离了这些语境而空谈管教策略注定会是无效的。
我经常用太空漫步的图景来向父母们解释边界与管教对孩子的重要意义:在漫无边际的太空中,如果一个人在独自行走,他看上去是自由的,但倘若没有牵制与规则,这也是令人恐惧的;在观看这样的画面时,如果这个人身上绑着一根牵引绳,能够在局面有点失控时回到太空舱内,这反而会让观众松一口气,觉得他是安全的。这种意象就好比我们给予孩子的管教:没有“不”的教育看似自由,实则令人感到不安;有时候正是因为有一个稳定可见的原则,才让探索变得充满底气。这正是孩子从恰到好处的管教中所能体验到的。
布教授的这本书就如同那样一个“太空舱”的操作指南,我真诚地希望每个爸爸妈妈都能读到它。
严艺家  
2018年3月5日于上海

作者简介

贝里·布雷泽尔顿(在美国名气超过西尔斯)
 世界儿科学和儿童发展领域专家
  哈佛大学儿科学荣誉教授
  布朗大学儿科学与发展人类学教授
  曾担任美国儿童发展研究会会长。美国国家儿童委员会委员、美国国家临床婴幼儿研究中心负责人
 贝里量表——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NBAS)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2013年,为表彰他在儿科学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奥巴马总统授予贝里医生“美国总统公民勋章”
他的代表作《 Touch points》不仅是儿童发展领域的经典读本,也是美国畅销的育儿图书之一,单本销量均已超过100万册,并被翻译成30种语言。
 

精彩书摘

相比过去动辄棍棒教育的年代,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认同:管教并不是为了证明父母自身的力量有多强大,而是为了最终帮助孩子形成自律。
  布雷泽尔顿教授与斯帕罗教授让父母们看到,实施“管教”的选择有很多,每种选择都有其利弊,最重要的是看见孩子在那一刻究竟有哪些真实的成长需求。
 第一部分作者以孩子的年龄为轴,向父母展现了不同发展阶段会面临的管教挑战,以及这些挑战背后预示着孩子需要在哪些部分得到支持与成长。
 第二部分作者从父母的管教行为切入,既聚焦于父母自身被管教的童年体验,又关注当下的管教对于孩子而言会有怎样的体验。
 第三、四部分作者探讨的是充满共性的管教方式,细腻剖析了孩子面对管教究竟如何可以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又如何会最终形成自律;也帮助家长看见不同的管教方法有哪些利弊权衡,有哪些是值得鼓励的做法,又有哪些是需要尽量避免的错误。
 第五部分作者介绍了孩子具体问题行为的动机及应对方式。
 第六部分就管教所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其中大部分挑战来源于父母和孩子所处的大环境或家庭现实状况。

目录

开篇 养育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养育挑战——信息过载 / 003
“锦囊妙计”与“速成法”阻隔了亲子沟通 / 005
“虎妈”成功的真正原因你并不知道 / 007
你是控制型父母吗 / 008
“快乐养育”为何让父母压力更大 / 011
管教的首要任务是确立终极目标 / 013

第一章 好的管教始于了解0~6岁发展关键点
“一个不被管教的孩子是一个感觉自己不被爱的孩子。”
——塞尔玛·弗雷伯格
0~6个月——为接受管教做好准备 / 020
学习自我安抚——接受管教的前奏 / 021
何时互动何时安静,婴儿自己说了算 / 022
规律睡眠、规律吃奶、会自娱自乐——她准备好了 / 023
7~8个月——需要开始管教了 / 024
开始管教第一课——带宝宝进厨房 / 026
何时让她自己吃饭 / 026
她会指着东西要了,得意之余莫忘说“不” / 027
宝宝开始“认生”了,如何避免“尴尬时刻” / 028
9~12个月——会察言观色,需要认真管教了 / 029
她不断地试探,直到你清晰果断地说“不” / 030
父母需要清晰一致地给孩子立规矩 / 032
12~14个月——开始“行走江湖”,管教给他带来安全感 / 035
1岁宝宝情绪失控大多因为内心纠结 / 036
宝宝在商场大哭大闹 / 037
1~2岁——脚步不停歇,掌控冲动是管教的长期目标 / 039
他随时可能闯祸,需要父母充当“刹车系统” / 040
言语劝说对付学步儿是无效的 / 041
2~6岁——从管教到自律 / 045
孩子学习控制情绪的第一步——理解自己的情绪 / 045
现阶段如何帮助孩子表达和控制情绪 / 048
现阶段管教重点——教孩子理解和在乎他人感受 / 050
给孩子强化规则的“公平性”而不是权威性 / 052
严厉的惩罚、过高的要求、过度的表扬都会伤自尊 / 055
跟孩子一起“面对”错误,而不仅是“指出”错误 / 058
把不良行为变成教会孩子自律的契机 / 060

第二章 选择合适的管教方式
管教不是惩罚,是教育,好的管教一定是基于对孩子充分的了解。
父母的童年 / 065
我们渴望成为不一样的父母,却为何事与愿违 / 065
气质的差异 / 067
她是“活跃型”“慢热型”还是“敏感型” / 067
榜样的力量 / 069
“言传身教”最重要 / 069
羞辱的代价 / 072
羞耻感能让坏行为暂时停下,但“报复”更棘手 / 072
体罚 / 073
“只记得挨揍,不记得为什么”,体罚的作用仅限于此 / 073
叫停 / 077
如何在孩子淘气到无法收场时“叫停” / 077
读懂孩子的行为 / 079
管教有时是眼神,有时是温柔耳语,关键是懂孩子 / 079
弥补过失 / 081
让孩子有机会弥补过失 / 081
承担后果 / 082
教会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 082
避免三个误区:贿赂孩子、不让吃饭、不理不睬 / 084
父母统一立场 / 089
父母就“规则”和“打破规则的后果”达成一致 / 089
父母一方“无暇”时 / 092
孩子与父母“远近有别”时 / 094
父母离异 / 094
合作管教 / 095
如何引导孩子遵守学校纪律或社会规则 / 095

第三章 孩子出现“坏”行为,试试“五步管教法”
能量不分正负,都是爱和成长开始的地方。
第一步 理解孩子的“坏”行为 / 101
孩子的“坏”行为传递了哪些信息 / 101
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坏”行为 / 105
当“坏”行为反复出现时,仔细寻找原因 / 106
父母检视自己对孩子“坏”行为的反应 / 108
“坏”行为的常见起因 / 110
第二步 搞清楚“坏”行为发生的过程 / 112
何地 / 112
何时 / 114
怎样 / 115
第三步 对质 / 117
如何跟孩子对质 / 117
发育阶段不同,对质方法不同 / 119
第四步 回应孩子的反应 / 120
对质时,孩子可能会有哪些反应 / 120
如何回应孩子 / 122
第五步 承担后果、弥补、道歉与原谅 / 124
能让孩子吸取教训的后果 / 124
承担后果能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 127
创造弥补过失的机会 / 129
宽恕的力量 / 130
要选对时机 / 131

第四章 立规矩的小技巧
管教的目标远不止于制止和惩罚某种“坏”行为。
通常值得一试的方法 / 136
提醒 / 136
沉默 / 138
隔离冷静 / 139
用正确的方式把事情重做一遍 / 143
弥补 / 144
原谅 / 146
规划 / 147
幽默 / 149
有时会有用的方法 / 150
拿走玩具 / 150
取消聚会或推迟活动 / 152
不许看电视或玩游戏 / 154
无视轻微的不良行为 / 156
父母离开事发地 / 157
额外的家务 / 158
停发零花钱 / 159
完全没用的方法 / 161
打孩子 / 161
羞辱 / 162
与别的孩子做比较 / 163
把食物作为惩罚或奖励 / 164
提前上床时间或额外的午睡 / 166
收回爱意和威胁遗弃 / 167
用肥皂洗嘴巴 / 169

第五章 孩子出现恼人行为怎么立规矩
管教孩子的过程,也是孩子学习的过程。
不断寻求关注 / 173
苦苦哀求和发牢骚 / 175
咬人、打人、踢人和抓人 / 178
霸凌 / 181
作弊 / 183
挑衅 / 185
忤逆 / 188
撒谎 / 191
权力斗争 / 195
离家出走 / 196
分离 / 199
手足之争 / 202
“被宠坏的”孩子 / 205
偷东西 / 207
咒骂和脏话 / 213
顶嘴 / 215
大发雷霆 / 218
打小报告 / 221
嘲讽 / 222

第六章 特定情景下如何立规矩
总有一些情况,让管教变得更加棘手,而我们不得不面对。
电子产品 / 227
让孩子乐意放下电子产品 / 228
隔代管教 / 230
祖父母和父母共同管教时 / 230
当祖父母成为主要照料者时 / 231
单亲父母 / 232
长期患病的孩子 / 234
学前教育 / 236
分担家务 / 238

致谢 / 240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