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001 二、相关视域的打量009 三、主体内容与框架016 参考文献020 第一章中式设计的视觉现代性遭遇历程与困境021 第一节中式设计的失落现状021 第二节中式设计的视觉现代性历程024 一、近代化转型的民族设计浪潮(1840~1948年)025 二、实用价值为导向的新探索(1949~1979年)029 三、西方现代设计体系移植下的大发展(1980年至今)030 参考文献032 第二章视觉现代性的生成基础物感的出场033 第一节视觉现代性的诞生从物的意义宰制到物解放033 一、意义宰制的终结现代性意识与设计034 二、视觉现代性的生成物感与现代设计037 三、消费社会的物感追求视觉现代性的消费动员效力042 第二节视觉现代性之于设计物的生成结构形态045 一、设计物的价值构成功能、形式、意义046 二、视觉现代性的生成结构形态物感凸显055 第三节平行视野下的佐证经由艺术打量视觉现代性057 一、艺术与设计的物性还原总趋势057 二、经由艺术论争佐证视觉现代性的物感追求064 第四节物感的哲学内涵世界感当中的原初性遭遇068 一、海德格尔的物之追问069 二、世界感当中的物感073 参考文献076 第三章中式视觉现代性的生成依据物感的民族性内涵080 第一节现代性视觉中的物感补充中式物感的出场080 一、现代性危机下的中国式方案080 二、中式物感与视觉现代性的结合方式084 第二节中国式造物的类型及其美学传统089 一、中国传统造物的“居间性”类型089 二、东方传统美学对物性美的理解091 第三节东西方比较视野下的视觉现代性探源096 一、东西方视觉审美特质的探源096 二、东西方视觉现代性的呈现形式对比099 第四节传统物感作为中式视觉现代性的生成基础102 一、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物感及其美相102 二、中国传统艺术的物感创生方式110 三、传统物感的视觉现代性潜质113 参考文献117 第四章中式视觉现代性的生成考察传统物感的现代转化119 第一节平面媒介的视觉新感性创造120 一、回归平面媒介性的中国式物感凸显120 二、“初发芙蓉”取向的时代新感性122 三、“错采镂金”取向的时代新感性130 第二节器物设计中的传统物感转化135 一、立足“非遗”工艺的时尚转化135 二、源自地域文化的审美创造138 三、朝向当代艺术的“陌生感”开启142 四、基于自然质料的物性美直呈145 第三节空间设计中的视觉现代性生成149 一、空间设计中的物感层次构成149 二、栖居诗意空间设计中的自然物感凸显151 三、时间感空间设计中的东方哲学感呈现156 四、世界感中式建筑设计的空间精神营构161 参考文献169 第五章中式设计视觉现代性的当代推进消费社会下的反思与展望171 第一节中式设计面临的当代语境171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生产美学171 二、视觉现代性与物符码攀升运动175 三、后现代社会的解分化趋势178 第二节中式设计视觉现代性的理论逻辑与展开层次180 一、理论逻辑的总体性梳理180 二、设计伦理层中国式生活智慧的凝结184 三、视觉审美层生产美学驱动的中式审美设计191 四、意义引申层物感价值的多维度融入195 第三节中式设计视觉现代性的当代开启路径198 一、旧物感的重启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200 二、诗性物感的多元呈现传统艺术的时代融入202 三、文化设计的创新本土文化驱动的新感性设计205 四、朝向新奇物的突进当代艺术的“陌生感”启示207 五、现代媒介的写意化科技物的诗意营造209 第四节中式设计视觉现代性的当代展望212 一、对中国设计价值共同体建设的推进意义212 二、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启示意义215 三、“现代性危机”下的审美救赎意义217 参考文献220 结语223 后记231
2018 © 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后台管理 | 京ICP备12046843号-7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0557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副本 | 出版物营业执照副本
ISBN:978-7-122-37582-7
语种:汉文
开本:32
出版时间:2020-09-01
装帧:平
页数: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