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云南耕地质量等别演变与保护

云南耕地质量等别演变与保护

  • 作者
  • 雷朋才、张乃明 等 著

本书共10章,主要介绍了耕地质量的内涵及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云南耕地自然质量、利用质量和经济质量等别,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的依据和方法,云南耕地质量等别演变的总体趋势,不同指标区、不同地貌区、不同流域区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特征,并从农耕措施、经济建设、农田建设三个方面论述其对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驱动作用,以及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的关系;最后讨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耕...


  • ¥158.00

ISBN: 978-7-122-44142-3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4-01-01

图书介绍

ISBN:978-7-122-44142-3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4-01-01

装帧:精

页数:268

编辑推荐

1.耕地质量等别研究是相对基础和重要的工作,在我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的背景下,本书基于自然资源部门积累的大量一手基础数据资料,通过研究、挖掘、归纳、提炼形成了服务于耕地保护与管理的成果,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2.本书内容全面,其中,作者把州市级行政区划、大地貌单元、大的流域作为分区单元来探讨其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对耕地质量演变的驱动因子的论述,以及从土地开发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城市建设三个维度来研究其对耕地质量演变的影响等内容与已有研究相比具有一定新意。 3.本书可供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农业农村部门从事与耕地资源保护利用、耕地管理、土壤整治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

图书前言

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而耕地资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要把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底线,前提是保证耕地数量稳定,重点是实现耕地质量的提升。《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中明确要在守住资源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支撑高质量发展。立足粮食安全,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明确2021~2035年继续保持18.65亿亩耕地保护任务不变。可见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的动态演变并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十分重要。本书正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撰写的,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区域耕地质量等别演变研究以及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全书共10章,第1章耕地质量概述重点介绍了耕地质量的内涵及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第2章在介绍云南省自然概况的基础上论述了云南耕地自然质量、利用和经济等别;第3章论述了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的依据和方法;第4章介绍了云南耕地质量等别演变的总体趋势;第5~7章分别介绍了不同指标区、不同地貌区、不同流域区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特征;第8章则从农耕措施、经济建设、农田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其对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驱动作用;第9章主要论述了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的关系;第10章讨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影响。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技术应用性,可供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农业农村部门从事耕地资源利用保护的相关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高等学校自然资源、土地管理、农业、环境、地理、生态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提纲由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规划整理中心雷朋才主任和云南农业大学张乃明教授共同提出,各章撰写分工具体如下:第1章由张乃明、王晟、陈文、于泓、韩东锦、穆玉宁著;第2章由雷朋才、陈俊、冯煜辉著;第3章由雷朋才、李斐著;第4章由杨金福、王岗、伍小云著;第5章由吴文蓉、周怀愿、孙彦著;第6章由王岗、崔占仙、支芸著;第7章由张天文、苏永良、冯煜辉著;第8章由包立、张乃明、吴文蓉著;第9章由李树国、李春睿、朱兴丽著;第10章由苏友波、卢维宏、周洪印著。另外,王晟、包立、吴文蓉还负责该书稿的整理、校核和汇总工作。全书最后由雷朋才和张乃明统稿并定稿。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全方位支持与帮助,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著者水平及撰写时间,书中疏漏及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
2023年3月

作者简介

张乃明,博士,云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农业环境保护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各级重大科研项目32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25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2项。先后被聘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民革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滇池治理专家督导组专家,云南省人民政府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督导组成员,云南省环境保护咨询专家,云南省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省级创新团队带头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精彩书摘

本书共10章,主要介绍了耕地质量的内涵及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云南耕地自然质量、利用质量和经济质量等别,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的依据和方法,云南耕地质量等别演变的总体趋势,不同指标区、不同地貌区、不同流域区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特征,并从农耕措施、经济建设、农田建设三个方面论述其对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驱动作用,以及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的关系;最后讨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影响等。
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可供自然资源部门、农业农村部门从事与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工作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供高等学校农业资源与环境、自然资源、土地管理、生态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目录

第1章 耕地质量概述 001
1.1 耕地质量与人类文明 001
1.1.1 文明演进的物质基础 001
1.1.2 耕地质量与粮食安全 002
1.1.3 耕地保护政策法规 005
1.2 耕地质量内涵与评价 006
1.2.1 耕地质量概念内涵 006
1.2.2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007
1.3 气候条件与耕地质量 010
1.3.1 气候带与耕地质量 010
1.3.2 降雨量与耕地质量 011
1.4 土壤特性与耕地质量 012
1.4.1 土壤类型与耕地质量 013
1.4.2 土壤性质与耕地质量 016

第2章 云南耕地质量等别 020
2.1 自然概况 020
2.1.1 地形地貌 021
2.1.2 地质 022
2.1.3 气候 022
2.1.4 水文资源 024
2.1.5 土壤 026
2.2 耕地自然质量等别 026
2.2.1 自然等别总体分布情况 027
2.2.2 自然等别空间分布情况 027
2.2.3 自然等别地类分布情况 028
2.3 耕地利用等别 030
2.3.1 利用等别总体分布情况 031
2.3.2 利用等别空间分布情况 031
2.3.3 利用等别地类分布情况 032
2.4 耕地经济等别 034
2.4.1 经济等别总体分布情况 034
2.4.2 经济等别空间分布情况 035
2.4.3 经济等别地类分布情况 035

第3章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方法 038
3.1 等别更新依据 038
3.1.1 政策依据 038
3.1.2 技术依据 039
3.1.3 资料依据 039
3.2 等别更新技术路线与方法 039
3.2.1 技术路线 040
3.2.2 参数的应用 041
3.2.3 计算方法 047
3.3 省级等别更新成果汇总 054
3.3.1 汇总对象 054
3.3.2 汇总技术路线 054
3.3.3 汇总方法 054
3.3.4 汇总准备 055
3.3.5 数据整理与汇总 056
3.3.6 汇总成果 056

第4章 云南耕地质量等别演变 058
4.1 耕地质量等别演变总体趋势 058
4.1.1 耕地质量演变总体趋势分析 059
4.1.2 减少耕地质量演变趋势分析 066
4.1.3 新增耕地质量演变趋势分析 069
4.1.4 质量建设耕地质量演变趋势分析 072
4.2 耕地质量等别演变潜在问题 075
4.2.1 耕地数量减少 075
4.2.2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075
4.2.3 部分耕地质量下降 076
4.3 提升耕地质量等别对策建议 077
4.3.1 实施耕地占补平衡 077
4.3.2 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078
4.3.3 实施耕地进出平衡 079
4.3.4 加强耕地保护 081

第5章 不同指标区耕地质量等别变化 085
5.1 南部边缘低山宽谷盆地区 085
5.1.1 分布情况 085
5.1.2 变化情况 087
5.2 滇中高原盆地区 091
5.2.1 分布情况 091
5.2.2 变化情况 093
5.3 滇南中山宽谷区 098
5.3.1 分布情况 098
5.3.2 变化情况 099
5.4 滇东北山原区 103
5.4.1 分布情况 103
5.4.2 变化情况 105
5.5 滇西北高山峡谷区 109
5.5.1 分布情况 109
5.5.2 变化情况 110

第6章 不同地貌区耕地质量等别变化 115
6.1 滇东岩溶高原区 115
6.1.1 分布情况 115
6.1.2 变化情况 116
6.2 滇中红土高原区 118
6.2.1 分布情况 119
6.2.2 变化情况 120
6.3 滇西横断山地区 123
6.3.1 分布情况 123
6.3.2 变化情况 123

第7章 不同流域耕地质量等别变化 127
7.1 金沙江流域 128
7.1.1 分布情况 128
7.1.2 变化情况 132
7.2 澜沧江流域 136
7.2.1 分布情况 136
7.2.2 变化情况 140
7.3 红河元江流域 143
7.3.1 分布情况 144
7.3.2 变化情况 147
7.4 南盘江(珠江) 流域 150
7.4.1 分布情况 151
7.4.2 变化情况 154
7.5 怒江流域 156
7.5.1 分布情况 157
7.5.2 变化情况 159
7.6 伊洛瓦底江流域 162
7.6.1 分布情况 163
7.6.2 变化情况 165

第8章 耕地质量演变的驱动因子 168
8.1 农耕措施驱动 168
8.1.1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驱动 169
8.1.2 耕作制度与新技术应用驱动 174
8.1.3 肥料投入变化 175
8.2 经济建设驱动 178
8.2.1 城市化改变经济建设 178
8.2.2 耕地占用影响经济建设 182
8.3 农田建设工程驱动 185
8.3.1 高标准农田建设 186
8.3.2 土地开发与整理 190

第9章 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演变 194
9.1 土地整治政策 194
9.1.1 土地整治法律 195
9.1.2 土地整治法规 195
9.1.3 土地整治规章 196
9.1.4 土地整治规范性文件 196
9.2 土地整治项目 198
9.2.1 土地整治发展阶段 199
9.2.2 土地整治分类 200
9.2.3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情况 201
9.2.4 案例分析 208
9.3 土地整治前后质量变化 225
9.3.1 整理类项目质量变化情况 225
9.3.2 开发整理类项目质量变化情况 226
9.3.3 复垦类项目质量变化情况 227
9.3.4 开发类项目质量变化情况 227
9.3.5 整治类项目质量变化情况 228

第10章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演变 230
10.1 高标准农田建设概况 230
10.1.1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 230
10.1.2 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 233
10.1.3 云南高标准农田建设概况 239
10.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243
10.2.1 标准制定背景 243
10.2.2 标准主要内容 244
10.2.3 标准存在不足 258
10.3 高标准农田质量 259
10.3.1 高标准农田的肥力质量 260
10.3.2 高标准农田的环境质量 262
10.3.3 高标准农田的健康质量 264

参考文献 265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