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豫西乡土建筑特征和价值评价研究

豫西乡土建筑特征和价值评价研究

  • 作者
  • 朱少华 著

本书以河南西部的三类乡土建筑:地坑窑、独立式窑洞和砖石建筑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三类建筑的形式特征进行质性和量性相结合的研究。从价值使用和判断的角度,分别从使用者的评价、专家的价值评价和再利用的价值评价三个角度,进行了建筑价值研究,并针对三类乡土建筑中大量闲置和废弃的建筑,提出了功能置换和再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本书可供普通高校建筑等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同时也...


  • ¥58.00

ISBN: 978-7-122-45294-8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4-07-01

图书介绍

ISBN:978-7-122-45294-8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4-07-01

装帧:平

页数:160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围绕乡村建设、保护传统聚落和民居、振兴古村落等内容,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图书前言

古村落的消失给我国乡村文化的延续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困难,河南西部的乡土建筑,尤其是窑洞等建筑,也同样面临着存在和消亡的选择。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新型城镇化,让居民可以记住乡愁。乡愁的重要情感源头就是乡村记忆,而乡村记忆的主要载体即乡村的场所、建筑等物质环境。国家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也把乡村振兴作为一个中心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要求,要立足乡村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融入乡村建设与维护中。围绕乡村环境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的热点,如何保护传统聚落和民居、保持其地域特色,也逐渐成为建筑业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部,位于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南部,其境内太行山脉划分东西、纵贯南北。河南东部主要为平原,西接黄土高原,所以在河南境内既有黄土覆盖的高原地区,也有河谷平原地区,还有山地地貌地区。河南历史悠久,自夏商周伊始,便是中华的文化中心和历史中心,自然也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民风和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尤其是河南中部,它是地理特征的过渡地带,多样的地理特征造就了多样的民居形式,它们犹如在土地上生长的植物,依附在大地之上,特色如此鲜明,在结构上、形式上差异明显。河南文化既是跨地域的,又是连贯的,所以即使建筑的风格和形式是迥异的,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某种共同性。这些乡土建筑依附于地理环境,承担了乡民的生活、生产、娱乐等不同的活动内容,也反映了乡民的文化信仰和风俗,所以乡土建筑就是一方文化的浓缩,这些乡土建筑不仅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还反映出独特的传统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国内外的学者对乡土建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重视建筑形态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的关系,运用历史、地理、文化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评价各类民居,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结合的方法,研究乡土建筑的构造方法、结构、平面比例、立面形式,提出了乡土建筑特征质性研究的框架。露丝?康罗伊?道尔顿曾说,平面尺寸、比例关系是边界性的空间描述研究,而内部空间结构关系属于对空间深入性(逻辑)的研究。她认为建筑特征的研究也要深入到空间内部的拓扑关系中,即建立量化的研究方法,进行质化和量化的结合研究。乡村建筑是一个地域文化空间物化形态的凝聚,通过量化的研究可以把握更多不同地域空间发展的历史脉络,从而在空间布局和空间组合的关系中挖掘出建筑发展的基因要素,在历史、当今和未来之间建立一条发展路径,并坚持古为今用、今为后用、古今结合的原则,而不是一味地“崇古尚古”。以空间为研究视角也是基于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需要,从乡村历史、文化记忆的角度保留和延续乡愁与乡绪。
本书试图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提高研究的综合性和理论性。从质性研究的数据分类和介绍性研究方法到理论总结和多学科整合的方向,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乡土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表现出与社会、文化相呼应的建筑特征。
本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杨豪中教授、蔺宝钢教授的指导,感谢三门峡勘察设计院的杨启勇工程师、洛阳市偃师区旅游局的孙洪勋,以及禹州市规划局的李丽娟等给予的支持,所有的测绘统计是由硕士研究生丁雯静、朱璇、杨文哲辛苦完成的。由于时间仓促,书中恐有疏漏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朱少华
2023年12月

作者简介

朱少华,东北电力大学教师,副教授,长期从事居住环境设计和建筑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乡土景观、建筑文化、乡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等领域。在博士阶段,把乡土建筑作为研究课题进行开展,积累丰富的资料,也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提高。在韩国学习期间,对韩国高校的居住环境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于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先后发表关于乡土建筑的论文数篇。

精彩书摘

本书以河南西部的三类乡土建筑:地坑窑、独立式窑洞和砖石建筑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三类建筑的形式特征进行质性和量性相结合的研究。从价值使用和判断的角度,分别从使用者的评价、专家的价值评价和再利用的价值评价三个角度,进行了建筑价值研究,并针对三类乡土建筑中大量闲置和废弃的建筑,提出了功能置换和再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本书可供普通高校建筑等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同时也可供国家民俗建筑研究及评价的科研院所、行政机构参考阅读。
本研究的支持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吉林乡村记忆空间形态研究(JJKH20240165SK)

目录

1 绪论 001~004
1.1 乡土建筑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002
1.1.1 研究背景 002
1.1.2 研究目的 002
1.2 研究范围 003
1.3 研究方法 004

2 乡土建筑研究理论与方法 005~018
2.1 乡土建筑研究理论综述 006
2.1.1 乡土建筑研究理论 006
2.1.2 河南乡土建筑文献综述 007
2.1.3 建筑价值文献综述 007
2.2 空间句法理论 009
2.2.1 空间句法的基本原则 010
2.2.2 空间句法的主要指标 011
2.2.3 空间句法的分析过程与步骤 013
2.3 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 013
2.3.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013
2.3.2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014
2.3.3 德尔菲法 018

3 三种类型乡土建筑的形式特征分析 019~041
3.1 豫西乡土建筑调查 020
3.1.1 被调查村庄现状 020
3.1.2 调查建筑内容 021
3.1.3 建筑物的地域分布和建造年代 022
3.1.4 窑洞孔数的调查和统计 023
3.2 地坑窑的建筑特征 024
3.2.1 地坑窑的形式特征 024
3.2.2 地坑窑的结构特征 029
3.3 独立式窑洞的建筑特征 032
3.3.1 独立式窑洞的结构形式 032
3.3.2 独立式窑洞的建筑布局形式 033
3.3.3 独立式窑洞的立面形式 035
3.4 砖石建筑的建筑特征 037
3.4.1 建筑结构形式 037
3.4.2 建筑布局形式 038
3.4.3 单个建筑形式 039
3.4.4 建筑立面形式 040

4 乡土建筑的尺寸与空间句法分析 042~065
4.1 乡土建筑的尺寸分析 043
4.1.1 整体建筑的尺寸分析 043
4.1.2 院落的尺寸分析 046
4.1.3 主房的尺寸分析 049
4.2 乡土建筑的空间句法分析 052
4.2.1 整体建筑的空间句法分析 052
4.2.2 庭院的空间句法分析 059
4.2.3 主房间的空间句法分析 063

5 用户住宅环境评价分析 066~079
5.1 调查项目和目的 067
5.2 调研对象分析 068
5.3 建筑物评价分析 070
5.3.1 问卷的描述统计学分析 070
5.3.2 李克特量表的可靠性分析 071
5.3.3 建筑评价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072
5.3.4 三类建筑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072
5.3.5 与建筑相关的被调查人群的差异性分析 074
5.4 问卷中的居住状况分析 076
5.5 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分析 078

6 乡土建筑的价值评价 080~096
6.1 建筑价值评价模型建立 081
6.1.1 专家组的选择 081
6.1.2 评价标准体系的确定 081
6.2 判断矩阵的构建 083
6.3 元素指标权重的确定 085
6.3.1 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085
6.3.2 总排序 086
6.3.3 评价标准的制定 088
6.4 村庄评价与分析 089
6.5 不同类型建筑的价值比较 093

7 乡土建筑再利用方式的评价 097~112
7.1 建筑物再利用方式层次模型的建立 098
7.2 地坑窑再利用方式的选择 100
7.2.1 地坑窑再利用方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00
7.2.2 地坑窑再利用方式各要素比重计算 101
7.2.3 地坑窑再利用方式评价结果分析 103
7.3 独立式窑洞再利用方式的选择 104
7.3.1 独立式窑洞再利用方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04
7.3.2 独立式窑洞再利用方式各要素比重计算 105
7.3.3 独立式窑洞再利用方式评价结果分析 106
7.4 砖石建筑再利用方式的选择 107
7.4.1 砖石建筑再利用方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07
7.4.2 砖石建筑再利用方式各要素比重计算 108
7.4.3 砖石建筑再利用方式评价结果分析 110
7.5 三类乡土建筑再利用方式的综合分析 111

8 结论与展望 113~117

参考文献 118~121

附录 122~160
附录1 被调查的139幢建筑物基本情况统计 123
附录2 139座院落的平面布局 131
附录3 空间句法的凸空间分割图 139
附录4 空间句法总体建筑数据表 148
附录5 空间句法庭院数据表 152
附录6 空间句法主要房间数据表 156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