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工程训练·工程实践--数字通信技术

工程训练·工程实践--数字通信技术

  • 作者
  • 朱小龙 主编 王洪金、朱轶 副主编 戈晓岚 主审

本书共分两篇,分别介绍了数字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基础理论部分内容比较简练,简要介绍了通信模型、信道、信源编码、数字基带系统、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差错控制编码、数字同步技术等内容;应用技术部分是本书的重点,系统地介绍了电话通信网、数字数据网、综合业务数字网、帧中继技术、ATM宽带网、光同步数字通信传输网、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


  • ¥42.00

丛书名: 工程训练·工程实践

ISBN: 7-5025-5821-7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04-08-31

图书介绍

ISBN:7-5025-5821-7

语种:中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4-08-31

装帧:平装

页数:384

图书前言

作为21世纪信息工程领域中的特色,数字通信技术必将在新世纪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数字通信技术领域的发展会越来越快,而且该技术领域中的技术向其他领域的渗透也呈现出加速趋势。因此,该技术体系中所包含的有关数字通信的原理和技术,不仅是信息工程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也是从事相关产业的普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应当掌握或了解的。
 本书把这种重普及、重实用的宗旨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中:少量、必需的基本理论和较为完整的技术内容。对基础理论,做到讲清楚、讲准确、讲出本质,而不过多地追求数学论证。把主要的着眼点放在技术上,尽可能多地把各种实用的、最新的技术介绍给读者,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ATM技术、快速发展的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本书的主要目标是向相关专业的本科生、高职高专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关数字通信的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为完整的技术知识,同时给管理和营销人员一个关于数字通信系统和关键技术的准确、清晰的概念;另外,本书还可作为非信息专业本科及高职高专学生数字通信技术的自学参考书。
 本书由朱小龙担任主编,王洪金和朱轶担任副主编。各章编写与审校分别为:第一篇的第一、二、七章由朱小龙编写,朱轶审校;第一篇的第三、四、五、六、八章由朱轶编写,王洪金审校;第二篇的第一、二、三章由朱小龙编写,王洪金审校;第二篇的第四、五、六、七、八、九、十章由王洪金编写,朱轶审校。全书由江苏大学的戈晓岚教授担任主审,特此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加上数字通信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书中的不足、不当之处在所难免,祈盼各位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编者
 2004年5月

精彩书摘

本书共分两篇,分别介绍了数字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基础理论部分内容比较简练,简要介绍了通信模型、信道、信源编码、数字基带系统、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差错控制编码、数字同步技术等内容;应用技术部分是本书的重点,系统地介绍了电话通信网、数字数据网、综合业务数字网、帧中继技术、ATM宽带网、光同步数字通信传输网、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本书系统性强,重点突出,基础理论篇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叙述,减少不必要的数学推导和计算;应用技术注重数字通信技术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特别注重吸收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通信技术和通信系统,覆盖面较广。

目录

第一篇 基 础 理 论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历史回顾	1
第二节 通信系统的组成	3
第三节 模拟通信系统	4
第四节 数字通信系统	5
第五节 信息的度量	6
第六节 主要性能指标	7
第二章 信道	9
第一节 信道的定义和分类	9
第二节 信道数学模型	10
第三节 恒参信道	12
第四节 随参信道	16
第五节 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1
第六节 信道容量	25
第三章 信源编码	27
第一节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27
第二节 信源编码技术	37
第四章 数字基带系统	54
第一节 基带信号和线路编码	54
第二节 基带波形的形成	63
第三节 奈奎斯特三准则	67
第四节 时分复用	70
第五章 正弦载波数字调制系统	74
第一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	74
第二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74
第三节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性能的比较	87
第四节 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88
第六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96
第一节 引言	96
第二节 数字信号接收的概率分析	97
第三节 匹配滤波器	103
第七章 差错控制编码	106
第一节 引言	106
第二节 线性分组码	113
第三节 循环码	117
第四节 卷积码	124
第八章 数字同步技术	138
第一节 概述	138
第二节 载波同步技术	139
第三节 位同步技术	144
第四节 群同步	149
第五节 网同步	152
第二篇 应 用 技 术
第一章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162
第二章 电话通信网	166
第一节 概述	166
第二节 电话编号计划	172
第三节 信令方式	174
第四节 话务理论基础知识	185
第三章 数字数据网	188
第一节 DDN的组成及特点	188
第二节 DDN的业务功能	192
第三节 DDN的网络分级结构	194
第四节 DDN的应用范围及网间互连	197
第四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	199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99
第二节 ISDN的网络结构	200
第三节 ISDN用户-网络接口	203
第四节 ISDN的业务能力	206
第五节 网间互通	212
第五章 帧中继技术及其应用	216
第一节 概论	216
第二节 帧中继协议	220
第三节 帧中继用户接入及帧中继设备	224
第六章 ATM宽带网	229
第一节 概述	229
第二节 ATM的基本概念和协议参考模型	231
第三节 ATM适配层	234
第四节 ATM层	242
第五节 物理层	244
第六节 ATM交换	247
第七节 ATM业务量管理和拥塞控制	250
第八节 ATM网络结构、接口和标准	254
第七章 光同步数字通信传输网	257
第一节 概述	257
第二节 SDH的网络节点接口及帧结构	260
第三节 复用映射结构	263
第四节 映射、复用和指针处理	265
第五节 SDH组网技术	270
第八章 GSM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276
第一节 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史	276
第二节 GSM通信系统	278
第三节 GSM的关键技术	280
第四节 SIM卡	300
第五节 呼叫处理	304
第九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18
第一节 导论	318
第二节 CDMA系统的基本概念	322
第三节 Q-CDMA(IS-95)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信道	324
第四节 IS-95窄带CDMA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337
第五节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网络规划	340
第十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346
第一节 概述	346
第二节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	358
第三节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核心网络的研究	366
参考文献	376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