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科学研究质量改进理论与方法

科学研究质量改进理论与方法

  • 作者
  • 周文泳、钟灿涛、尤建新 著

本书回顾了科研质量问题的认识发展与表现形式、科研质量的研究动态与实践发展,明确了科研质量改进的目的与意义,介绍了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质量特性、质量概念与质量观念,阐述了科学研究质量的实现过程与反馈机理、内外两类影响因素、管理模式与主要管理职能、管理改进思路,论述了科研质量改进的目标、原则、途径、体系架构与基本策略,探讨了以质量保证为目的的、展示优秀的、支...


  • ¥39.00

ISBN: 978-7-122-15300-5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2-10-14

图书介绍

ISBN:978-7-122-15300-5

语种:中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2-10-14

装帧:平装

页数:135

图书前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科学发展的研究着重从数量方面去探讨,而忽视了对科学质量问题的研究。在科学技术功能日益增长的社会背景下,科学研究质量已经成为科学界与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度量和表征科研质量依然是困扰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难题,甚至对科学研究的质量概念还存在争议。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我国的研发经费与人员的投入数量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成果的数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科研质量却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如何提升科研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个瓶颈问题。为此,本书以科研组织的科研质量问题为对象,借鉴国内外科研质量、质量评价、质量改进的研究成果,对科学研究的质量观念、质量评价与质量改进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以期为提升我国研究机构的科研质量水平、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提供积极帮助。
  本书回顾了科研质量问题的认识发展与表现形式以及科研质量的研究动态与实践发展,明确了科研质量改进的目的与意义,介绍了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质量特性、质量概念与质量观念,阐述了科学研究质量的实现过程与反馈机理、内外两类影响因素、管理模式与主要管理职能、管理改进思路,论述了科研质量改进的目标、原则、途径、体系架构与基本策略,探讨了以质量保证为目的的、展示优秀的、支持改进的三类科研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包括:内涵与特点,目标与准则,思路与方法,工作流程),设计了涵盖科研组织的过程、员工与组织三个层面的科研质量改进方法体系及其演示性应用案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科技管理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政府科技主管部门与各类科研组织开展科研质量改进活动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作为科技管理领域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周文泳(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高校科研质量改进研究,2006年2月)为写作基础,吸纳了周文泳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支持改进的高校研究机构的科研质量评价研究》(07CJY007)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机构科研质量评价体系与改进模型研究》(06ZR14160)的部分研究成果。本书由周文泳负责学术构思、拟定提纲并组织创作。第1章由周文泳、尤建新(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合作完成,第2、3、5章由周文泳完成,第4、6章由周文泳、钟灿涛(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合作完成。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何云飞、徐莹、李娜、胡雯、张德勇参与了本书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本书的撰写过程中,作者尽管倾注了许多心血,但由于学术视野和专业水平的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此外,除了已注明的参考文献外,本书在撰写过程中还融入了一些其他文献的观点,在此一并向其原作者表示感谢。
周文泳
2012年8月

精彩书摘

  本书回顾了科研质量问题的认识发展与表现形式、科研质量的研究动态与实践发展,明确了科研质量改进的目的与意义,介绍了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质量特性、质量概念与质量观念,阐述了科学研究质量的实现过程与反馈机理、内外两类影响因素、管理模式与主要管理职能、管理改进思路,论述了科研质量改进的目标、原则、途径、体系架构与基本策略,探讨了以质量保证为目的的、展示优秀的、支持改进的三类科研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包括:内涵与特点、目标与准则、思路与方法、工作流程),设计了涵盖科研组织的过程、员工与组织三个层面的科研质量改进方法体系及其演示性应用案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科技管理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政府科技主管部门与各类科研组织开展相关科研质量改进活动的培训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作为科技管理领域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引论111科学研究的质量问题1
111科研质量问题的认识发展1
112科研质量问题的表现形式2
113我国现阶段需特别关注的科研质量问题4
12科研质量研究动态与实践发展5
121科研质量的研究动态5
122科研质量评价与管理的实践发展6
13科研质量改进的目的与意义9
131科研质量改进的目的9
132科研质量改进的意义9
14本书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10
141本书的主要内容10
142本书的创新之处11
参考文献12
第2章科研质量与科研质量观14
21科学与科学研究14
211科学的概念14
212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17
22科学研究的质量概念20
221科研质量的认识发展20
222科研质量的内涵诠释21
223科研质量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2
23科学研究的质量观念及启示24
231质量观念的发展24
232科学研究的质量观念25
233科研质量观的几点启示26
参考文献28
第3章科研质量的实现过程及管理模式30
31质量特性与科研质量特性30
311质量特性30
312科学研究的质量特性31
32科研质量的实现过程及其反馈机制33
321科研质量实现的内部过程33
322科研质量实现的外部过程34
323科研质量实现过程的两个反馈机制35
33科研质量实现过程的影响因素36
331内部影响因素36
332外部影响因素39
333两类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40
34科研质量管理的概念模式及主要职能41
341基于过程的科研质量管理的概念模型41
342科研质量管理的主要职能41
35完善科研质量管理的基本思路43
351强调领导作用,规范科研管理职责43
352强化科研资源管理,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效率43
353规范科研管理制度,完善科研产品实现过程44
354优化科研测评改进环节,推动科研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44
参考文献45
第4章科研质量改进的一般模式46
41质量改进的理论概述46
411质量改进的内涵与原则46
412质量改进理论的形成与发展48
413质量改进的策略与方法50
414质量改进的常用工具53
42科研质量改进的目标与原则55
421科研质量改进目标55
422科研质量改进原则56
43科研质量改进的基本途径56
431科研过程改进57
432科研员工改进57
433科研组织改进57
44科研质量改进的系统架构57
45科研质量改进的基本策略58
451实施科研质量观59
452增强科研过程的反馈功能59
453完善科研交流和合作环境60
454改进科研管理体制和制度61
455改善科研质量的评价制度体系62
456坚持持续改进的思想方法62
参考文献63
第5章科研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65
51质量评价理论与实践回顾65
511质量评价的发展与分类65
512以质量保证为目的的质量评价66
513展示优秀的质量评价66
514支持改进的质量评价66
52科研评价与科研质量评价67
521科研评价概述67
522科研质量评价的内涵、功能与分类68
53以质量保证为目的的科研质量评价70
531基本内涵与特征70
532评价目标与准则71
533评价思路与方法73
534评价工作流程76
54展示优秀的科研质量评价77
541基本内涵与特征77
542评价目标与准则78
543评价思路与方法79
544评价工作流程81
55支持改进的科研质量评价83
551基本内涵与特点83
552评价目标与准则84
553评价模型及其构成要素86
554评价思路与流程88
555评价方法93
参考文献94
第6章科研质量的改进方法论97
61科研质量改进的基本原理97
611PDCA循环概述97
612PDCA循环在科研质量改进中的适用性98
613基于PDCA循环的科研质量改进的方法与工具99
62科研质量的过程改进方法101
621过程质量管理理论回顾101
622科研过程与辅助科研过程102
623基于PDCA的科研过程改进模型103
624一个演示性应用案例106
63科研质量的员工改进方法110
631与科研员工质量改进的相关概念110
632影响科研员工工作质量的相关因素111
633科研质量的员工改进目标111
634基于顾客满意的科研质量员工改进模型111
635一个演示性应用案例113
64科研质量的组织改进方法120
641组织改进的理论依据120
642科研质量组织改进的基本要求121
643科研质量组织改进的基本内容123
644科研质量的组织改进模型127
645一个演示性应用案例128
参考文献133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