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轮胎司法技术鉴定与故障分析

轮胎司法技术鉴定与故障分析

  • 作者
  • 许叔亮 主编

本书在参考《轮胎司法技术鉴定》等科技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专家的实际经验及国内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剖析轮胎事故原因,找出症结所在,旨在为正确评判轮胎事故发生的原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并促进轮胎的正确使用,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 ¥198.00

ISBN: 978-7-122-21541-3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4-09-01

图书介绍

ISBN:978-7-122-21541-3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9-01

装帧:精

页数:152

图书前言

近几年来,因轮胎导致的交通事故屡见报端。正确分析轮胎损坏的原因,并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做出客观评价,是人们共同的期盼。现如今,关于轮胎故障原因分析方面的参考书籍屈指可数。社会需求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得到普及,以求可以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剖析轮胎事故原因,找出症结所在,进而正确使用轮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事故发生。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多年来也一直在努力搜集国外有关轮胎损毁分析方面的资料,并以此为借鉴,编写相关工具用书,以期对行业有所帮助。美国轮胎专家编撰的《轮胎司法技术鉴定》等珍贵科技文献,是在雄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分析及现场考察而形成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参考意义,在轮胎损坏原因分析方面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这些相关科技文献,在美
国作为第三方轮胎故障鉴定方面,具有极强的权威性。
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编委会,在美国轮胎专家编撰的《轮胎司法技术鉴定》等科技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专家自身的实际经验和国内的实际情况,同时参阅其他相关资料,对其进行了补充,最终将本书的名称确定为《轮胎司法技术鉴定与故障分析》。
本书主编许叔亮先生,具有多年在国内轮胎研究机构工作的经验,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进行轮胎力学的研究,并先后在美国的Uniroyal轮胎公司、米其林轮胎公司北美及法国本部研发中心从事轮胎设计及研发工作,现在米其林(中国)投资公司工作。许叔亮先生在轮胎技术鉴定领域的理论基础十分深厚,实际经验非常丰富。本书的编写和审校人员也都是一些在国内轮胎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他们的参与将最大限度地确保本书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轮胎司法技术鉴定与故障分析》共分为10章,图文并茂,对轮胎受损害后不同部位出现的故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并做出了说明,既有理论作基础,又有实际经验作指导。本书的出版,是对轮胎及相关行业做出的一大贡献。本书将会为正确评判轮胎事故发生的原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尽管我们做出了极大努力,力求准确无误,但鉴于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业人员及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并给予批评指正。
         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轮胎司法技术鉴定与故障分析》编委会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精彩书摘

本书在参考《轮胎司法技术鉴定》等科技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专家的实际经验及国内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剖析轮胎事故原因,找出症结所在,旨在为正确评判轮胎事故发生的原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并促进轮胎的正确使用,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目录

第1章 轮胎带束层脱层 1
1.1 关于带束层脱层的基本认识 1
1.2 带束层脱层——裂纹的起始与扩展 2
1.3 带束层脱层的根本原因及相关因素 4
第2章 带束层脱层的特征与识别  14
2.1 胎面胶与带束层脱开 14
2.2 未受损的胎面与顶层带束层 20
2.3 异常快速磨耗——潜伏的带束层脱层 24
2.4 带束层脱层——其他相关因素的讨论 26
第3章 其他类型的带束层脱层  28
3.1 带束层端部脱层 28
3.2 带束层边缘脱层的起始 29
3.3 非典型带束层脱层 30
第4章 带束层脱层的原因以及导致脱层因素的判别 32
4.1 刺洞  32
4.2 下沉量过大  45
4.3 刺扎  53
4.4 道路碰撞  58
4.5 臭氧老化  69
4.6 轮胎装卸引起的损坏  73
4.7 轮胎生理老化的识别  76
4.8 轮胎外表异象的分析( 凸起、裂沟、切痕、撕裂、磨损等 )  79
4.9 切口与掉块  81
4.10 恶劣的轮胎仓储与不良轮胎保养  82
4.11 高速行驶、环境温度及道路表面温度过高  84
4.12 车辆相关使用条件引起的轮胎损坏  85
第5章 其他类型的脱层与开裂 90
5.1 胎面开裂  90
5.2 胎圈区开裂  91
5.3 胎侧开裂  95
第6章 轮胎非正常使用及异常外观的识别 98
6.1 轮胎无气压行驶造成的损坏  98
6.2 化学品对胎面与胎侧造成的损伤  101
6.3 非臭氧引起的裂纹、凹痕、鼓包  102
6.4 内气密层压痕  105
第7章 平衡块压痕的识别及其在轮胎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109
7.1 压缩沟与平衡块压痕的重叠  109
7.2 轮胎—轮辋被多次装配的证据  110
7.3 大力刹车、汽车换挡引起猛烈震动、加速过快,特别是
发生在轮胎气压不足的情况下  111
7.4 轮胎—轮辋的多次平衡  111
第8章 轮胎在车辆上安装的位置 115
8.1 轮胎(相对于车辆)的外朝向与内朝向  115
8.2 轮胎装在车辆后轴与前轴的识别  117
8.3 轮胎装在车辆的右侧与左侧  118
第9章 几种轮胎失效理论的讨论 120
9.1 镀铜钢丝帘线的失效  120
9.2 生产印记—“垫布印记”  123
9.3 尼龙带束保护层  126
第10章  通过直观观察以及触摸等非破坏性方法对轮胎
故障进行分析的技术  129
10.1 基本检测过程 129
10.2 为待测轮胎做标记 131
10.3 检查过程——记录和照相 133
10.4 轮胎触摸以及眼观检查方法与步骤 135
10.5 检测程序——从轮辋上拆卸轮胎 140
10.6  轮辋检查  141
10.7 找出轮辋与轮胎的原始装配位置 143
10.8 判定轮胎 / 轮辋经过多次装配  144
10.9 拍照取证 145
附录A 压缩沟痕 147
附录B 轮胎无气行驶过程 150
附录C 臭氧损害的弯曲法分级量程 152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