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注册安全工程师手册(第三版)

注册安全工程师手册(第三版)

  • 作者
  • 罗云 主编 周福宝、樊运晓、裴晶晶 副主编

“科技强安,管理固安,文化兴安”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基本战略体系。《注册安全工程师手册》(第三版)涵盖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制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等学科内容。 本书基于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体系,以及工业行业和公共安全的实用系统为主线,设计构建了七个大篇、三十六个章节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安全工程技术理论、安全管理、应急管理、职业安全、职业健康、行业...


  • ¥288.00

ISBN: 978-7-122-35962-9

版次: 3

出版时间: 2020-08-01

图书介绍

ISBN:978-7-122-35962-9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0-08-01

装帧:精

页数:1015

编辑推荐

“科技强安,管理固安,文化兴安”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基本战略体系。《注册安全工程师手册》(第三版)涵盖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制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等学科内容。 本书面向我国安全生产、职业安全、职业健康、劳动保护、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应用领域,为各工业行业、厂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专业机构,各级政府的安全与应急综合监管和行业专项监管,高等院校的安全工程本科和研究生的人才培养,安全科研院所和组织机构的科学研究,以及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安全科学与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指导。

作者简介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安全工程专业教授;国家安全生产理论专家组成员;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专家顾问;中国地质勘探安全学会副理事长;世界安全联合会会员(World Conference on Safety Science);中国少儿基金会“安康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深圳市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科带头人。《中国安全科学》、《现代职业安全》、《当代矿工》、《安全》、《安全环保学报》、《安全环境工程》等杂志编委。多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及部门10余项科研项目,获多项奖励

精彩书摘

“科技强安,管理固安,文化兴安”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基本战略体系。《注册安全工程师手册》(第三版)涵盖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制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等学科内容。 
本书基于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体系,以及工业行业和公共安全的实用系统为主线,设计构建了七个大篇、三十六个章节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安全工程技术理论、安全管理、应急管理、职业安全、职业健康、行业安全、公共安全等内容。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包括安全原理、事故预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机械安全、超重搬运安全、压力容器安全、焊接安全、防火防爆、电气安全、噪声控制、工业防尘、工业防毒、辐射安全等内容;工业行业专业体系包括煤矿、冶金、建筑、化工、石油、电力、道路交通、铁路运输、水上交通、民用航空等行业;公共安全体系包括公共场所安全、自然灾害防范、城市安全等。
《注册安全工程师手册》(第三版)可作为各类安全工程师、政府安全与应急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社会安全中介技术服务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和学习参考。同时,也是各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目录

绪论1
0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1
0.1国际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管理制度1
0.1.1美国的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1
0.1.2英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1
0.1.3德国的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1
0.1.4新加坡的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1
0.1.5加拿大的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2
0.2我国的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2
0.2.1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发展历程2
0.2.2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制度3
0.2.3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级别与专业3
0.2.4注册安全工程师的配备3
0.2.5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3
0.2.6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执业范围3
0.2.7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权利与义务3

第一篇安全工程技术理论
1安全科学学科基础及理论7
1.1古代的安全防灾7
1.1.1我国古代的风险防范7
1.1.2古代人类的风险防范观8
1.1.3人类安全法规的起源9
1.2安全科学的起源与发展9
1.2.1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9
1.2.2安全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10
1.2.3我国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进步10
1.2.4安全科学体系的构成12
1.3安全科学基本理论的发展16
1.3.1安全科学认识论16
1.3.2安全科学的方法论19
1.4安全哲学理论23
1.4.1从思维科学看安全哲学的发展23
1.4.2从历史学的角度归纳安全哲学23
1.4.3现代社会的安全哲学24
1.4.4人类高明的安全哲学思想25
1.5安全系统科学理论25
1.5.1安全信息论原理25
1.5.2安全控制论原理28
1.5.3安全协调学原理29
参考文献30

2安全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理论31
2.1安全的基本特性31
2.1.1安全序列重要术语31
2.1.2安全特性分析31
2.2安全科学基本原理32
2.2.1安全公理32
2.2.2安全定理35
2.3安全指标体系理论37
2.3.1安全定量的基础37
2.3.2安全生产指标体系37
2.3.3事故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37
2.3.4安全指标考核39
2.4安全指数理论39
2.4.1安全指数概念及意义39
2.4.2安全生产指数的设计思路及原则40
2.4.3安全生产指数的数学模型40
2.5风险水平定量理论41
2.5.1风险的数学表达41
2.5.2风险定量计算42
2.5.3个体风险定量计算42
2.5.4社会风险定量计算42
2.5.5危险点(源)风险强度定量计算43
参考文献44

3事故分析、预测与预防理论46
3.1生产安全事故分类研究46
3.1.1事故定义及特性46
3.1.2事故类型及等级46
3.1.3事故原因分类47
3.1.4事故损失工作日计算47
3.1.5事故伤害性质分类47
3.1.6事故伤害部位分类47
3.1.7事故致因物分类47
3.2事故致因理论52
3.2.1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53
3.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53
3.2.3事故致因“4M”要素理论53
3.2.4事故因果论54
3.2.5事故综合致因理论55
3.2.6事故多米诺骨牌模型55
3.2.7事故生命周期理论55
3.2.8事故奶酪(薄板漏洞)理论56
3.2.9事故轨迹交叉理论56
3.2.10事故能量转移理论57
3.2.11人因失误模型58
3.2.12不安全行为事故致因机理59
3.2.13不安全行为控制原理60
3.3事故预测理论60
3.3.1事故指标预测及其原理60
3.3.2事故隐患辨识预测法61
3.3.3直观预测法61
3.3.4时间序列预测法61
3.3.5回归预测法63
3.3.6齐次、非齐次泊松过程预测模型63
3.3.7微观事故状态预测63
3.3.8灰色预测模型63
3.3.9趋势外推预测64
3.3.10专家系统预测法64
3.3.11事故死亡发生概率测度法65
3.4事故预防理论66
3.4.1事故预防“三E”对策理论66
3.4.2事故预防“三P”策略理论66
3.4.3事故超前防控原理67
3.4.4事故隐患查治系统工程模式67
参考文献68

4安全人机工程学69
4.1人机工程学概论69
4.1.1人机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69
4.1.2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69
4.2人机系统69
4.2.1人机关系70
4.2.2人机功能分配70
4.2.3人机系统分析70
4.3人体测量与数值应用70
4.3.1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71
4.3.2常用人体测量数据71
4.3.3人体主要参数计算72
4.3.4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73
4.4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74
4.4.1人的生理特性74
4.4.2人的生物力学75
4.4.3人的心理特征77
4.5人机界面78
4.5.1显示装置78
4.5.2控制装置82
4.5.3工具类人机界面86
4.6作业空间86
4.6.1作业域86
4.6.2作业空间分析87
4.6.3安全作业研究与标准化作业88
4.7作业环境88
4.7.1温度环境88
4.7.2振动环境89
4.7.3噪声环境90
4.7.4光环境90
4.8色彩调节93
4.8.1色彩的基本概念93
4.8.2色彩对人的影响93
4.8.3作业环境的色彩调节与应用94
参考文献95

5系统安全工程96
5.1系统安全工程概论96
5.1.1基本概念96
5.1.2内容96
5.1.3起源和发展97
5.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97
5.2.1关系比较密切的分析方法98
5.2.2共同点比较多的分析方法98
5.2.3逻辑推理的分析方法98
5.2.4选用分析方法的原则99
5.3预先危险分析99
5.3.1预先危险列表99
5.3.2PHA分析流程99
5.3.3危险性预先分析实例100
5.4安全检查表100
5.4.1安全检查表的定义100
5.4.2安全检查表的作用101
5.4.3安全检查表的优点101
5.4.4安全检查表的类型101
5.4.5安全检查表的编制102
5.4.6安全检查表实例102
5.5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103
5.5.1基本概念103
5.5.2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105
5.5.3致命度分析106
5.5.4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实例106
5.6事故树分析概述108
5.6.1基本概念109
5.6.2事故树的分析步骤112
5.6.3事故树的编制方法112
5.6.4事故树的定性分析113
5.6.5事故树的定量分析118
5.7事件树分析123
5.7.1基本概念介绍123
5.7.2ETA分析流程123
5.7.3ETA分析实例124
5.8因果分析124
5.8.1基本概念介绍124
5.8.2因果分析法分析流程124
5.8.3因果分析实例125
5.9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127
5.9.1基本概念及原理127
5.9.2分析步骤127
5.9.3应用实例129
参考文献130

6危险危害辨识与安全评价方法131
6.1危险危害辨识131
6.1.1基础概念及术语131
6.1.2危险危害分类131
6.1.3危险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132
6.1.4危险危害辨识方法132
6.1.5危险危害辨识过程132
6.2安全评价概述133
6.2.1安全评价与风险评价133
6.2.2安全评价的定义和标准133
6.2.3安全评价的原理134
6.2.4安全评价的程序134
6.2.5安全评价方法分类134
6.3概率评价法134
6.3.1元件的故障概率及其求法135
6.3.2元件的连接及系统故障(事故)概率计算135
6.3.3系统故障概率的计算举例136
6.4指数评价法136
6.4.1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136
6.4.2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特法140
6.5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143
6.6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144
6.7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145
6.7.1泄漏145
6.7.2扩散146
6.7.3爆炸147
6.7.4中毒148
6.8生产设备安全评价方法148
6.8.1设备安全评价要点149
6.8.2操作运转149
6.8.3环境149
6.8.4维护检修150
6.9安全管理评价150
6.9.1安全管理评价内容150
6.9.2评价方法150
6.10安全综合评价法151
6.10.1评价模式151
6.10.2评价标准151
6.10.3LEC评价法151
6.10.4MES评价法152
6.10.5MLS评价法152
6.11作业场所的评价方法153
6.11.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有毒作业分级评价方法153
6.11.2噪声作业危害程度评价方法155
6.11.3低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方法155
6.12安全评价方法实例156
6.12.1危险源的定量评估156
6.12.2人、机、环修正系数K1、K2、K3的计算157
6.12.3关于评估等级的判定标准157
6.12.4结论157
6.13安全决策158
6.13.1安全决策过程与决策要素158
6.13.2定性属性的量化160
6.13.3安全决策方法161
参考文献163

第二篇安 全 管 理
7安全管理科学理论167
7.1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167
7.1.1安全科学与安全管理学167
7.1.2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167
7.1.3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及其特点167
7.2安全教育学理论167
7.2.1一般教育原理与安全教育学基础167
7.2.2安全教育的目的168
7.2.3安全教育学的基本原则168
7.2.4安全教育模式及技术169
7.2.5企业安全教育的对象、目标与内容169
7.2.6安全工程学历教育173
7.2.7英国的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等级考试制度174
7.3安全经济学原理176
7.3.1安全经济学概述176
7.3.2安全经济学投入产出原理178
7.3.3事故损失分析原理179
7.3.4安全投资的理论分析181
7.3.5安全效益分析原理184
7.4安全文化建设理论185
7.4.1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85
7.4.2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定义186
7.4.3安全文化的学科体系187
7.4.4安全文化的范畴、功能及作用187
7.4.5安全文化建设188
7.5安全行为科学191
7.5.1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191
7.5.2人的行为模式193
7.5.3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194
7.5.4事故心理指数分析195
7.5.5安全管理的行为激励196
7.5.6安全行为科学应用理论197
7.6RBS/M的理论与方法198
7.6.1RBS/M的理论基础198
7.6.2RBS/M理论的应用原理及模式199
7.6.3RBS/M理论的应用方法及实证200
参考文献201

8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202
8.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性质与作用202
8.1.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概念202
8.1.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特征202
8.1.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本质202
8.1.4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作用202
8.1.5我国的安全生产法治对策及任务203
8.2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203
8.2.1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本体系203
8.2.2安全技术法律法规203
8.2.3职业健康法律法规204
8.2.4安全生产法规基本制度205
8.3我国安全生产标准体系206
8.3.1安全生产标准的分类与体系206
8.3.2安全生产标准的作用207
8.3.3安全生产国家标准颁布状况207
8.4中共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208
8.4.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8
8.4.2《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208
8.4.3《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209
8.4.4《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209
8.5我国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简介209
8.5.1《刑法》209
8.5.2《安全生产法》211
8.5.3《职业病防治法》212
8.5.4《矿山安全法》212
8.5.5《道路交通安全法》212
8.5.6《建筑法》212
8.5.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12
8.5.8《工伤保险条例》212
8.5.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12
8.6国际主要相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简介213
8.6.1国际公约综述213
8.6.2ILO《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214
8.6.3ISO 45001—2018214
参考文献215

9安全管理模式与体系216
9.1宏观、综合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216
9.1.1管理机制216
9.1.2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机制216
9.2企业安全管理模式217
9.2.1经验型安全管理模式217
9.2.2缺陷型安全管理模式217
9.2.3系统型安全管理模式217
9.2.4本质型安全管理模式217
9.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218
9.3.1OHSMS的管理理论基础218
9.3.2OHSMS的管理要素218
9.3.3企业建立OHSMS219
9.3.4OHSMS的审核与认证219
9.4HSE管理体系220
9.4.1HSE管理体系的概念220
9.4.2HSE管理体系的内容220
9.4.3企业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意义221
9.4.4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221
9.5安全标准化225
9.5.1安全标准化的涵义225
9.5.2安全标准化的作用225
9.5.3安全标准化的实施225
9.5.4安全标准化规范解析226
9.6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230
9.6.1本质安全型企业概念和认识的由来230
9.6.2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230
9.6.3本质安全型企业范例231
参考文献232

10安全管理方法及技术233
10.1安全管理方法体系233
10.1.1政治的安全管理方法手段233
10.1.2安全管理的行政方法手段234
10.1.3安全管理的法制方法手段234
10.1.4安全科学管理方法手段234
10.1.5安全管理的经济方法手段236
10.1.6安全管理的文化方法手段236
10.2人因安全管理236
10.3物因及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237
10.3.1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237
10.3.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237
10.3.3生产辅助设施安全管理237
10.4危险源管理237
10.4.1一般危险源安全管理237
10.4.2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239
10.4.3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239
10.5专项安全管理239
10.5.1消防安全管理239
10.5.2交通安全管理240
10.5.3特种作业与高危作业安全管理240
10.6环境因素安全管理243
10.7事故管理244
10.7.1事故分类244
10.7.2事故调查处理244
10.7.3事故原因及责任分析246
10.7.4事故报告编制246
10.7.5事故统计分析247
10.8企业安全生产诊断技术方法247
10.8.1安全管理诊断技术及方法247
10.8.2安全文化诊断技术及方法248
10.9企业风险管理技术250
10.9.1风险管理的基本范畴250
10.9.2风险管理的技术步骤250
10.9.3风险管理规划250
10.9.4风险识别与评估模式251
10.9.5风险控制技术251
10.10风险预控与隐患查治253
10.10.1风险因素识别253
10.10.2风险评价分级254
10.10.3风险预警预控254
10.10.4无隐患管理法255
10.10.5建立双重预防机制256
参考文献256

1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258
11.1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与体制258
11.1.1基本概念258
11.1.2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发展258
11.1.3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构建259
11.1.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与机构259
11.1.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260
11.1.6推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的作用260
11.2安全生产监督理论与技术260
11.2.1安全生产监督(察)机关的主要职责260
11.2.2安全生产监督(察)机构的权力261
11.2.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261
11.2.4安全生产监督程序261
11.2.5建立安全监管员队伍261
11.2.6安全监察员的职权262
11.2.7发挥技术检测检验的作用262
11.3安全生产综合监管262
11.3.1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的职权范围262
11.3.2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262
11.3.3安全生产专门监察262
11.3.4事故监察263
11.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264
11.4.1国家监督管理的特种设备范畴264
11.4.2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内容264
11.4.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64
11.4.4特种设备行政许可265
11.5矿山安全监察265
11.5.1矿山安全监察的作用265
11.5.2煤矿安全监察体制265
11.5.3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性质和职能265
11.5.4矿山安全监察的一般内容266
11.6个人防护用品安全监督266
11.7工会与社会安全监督266
11.7.1群众监督作用266
11.7.2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任务267
11.7.3群众安全监督的10条渠道267
参考文献267

第三篇应 急 管 理
12应急管理理论271
12.1概念及定义271
12.1.1应急管理271
12.1.2突发事件271
12.1.3应急预案271
12.1.4“一案三制”271
12.1.5应急机制271
12.1.6应急体制272
12.1.7应急管理法制272
12.1.8应急演练272
12.2应急管理的发展272
12.2.1国际应急管理发展历程272
12.2.2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历程275
12.3安全与应急管理原理276
12.3.1事故灾害演化逻辑模型276
12.3.2事故灾害控制链模型276
12.4应急管理战略277
12.4.1事故灾害应急“战略-系统”模式277
12.4.2应急管理“一案三制”模型278
12.4.3应急管理4R模型278
12.4.4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理论279
12.4.5事故灾害应急能力建设模型279
12.4.6事故灾害应急系统工程模型280
12.5应急管理机制281
12.5.1事故灾害应急管制机制运行模式281
12.5.2基于事故灾害风险分级的应急管制策略281
12.5.3事故灾害应急响应模式281
12.6应急文化建设283
12.6.1应急文化的概念283
12.6.2建设应急文化的作用意义283
12.6.3应急文化系统结构和范畴283
12.6.4应急文化的功能284
12.6.5应急观念文化建设284
参考文献285

13应急管理法律法规286
13.1应急管理法律286
13.1.1《突发事件应对法》286
13.1.2《消防法》286
13.1.3《防震减灾法》286
13.1.4《防洪法》286
13.2应急管理法规287
13.2.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287
13.2.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87
13.2.3《生产安全事故灾害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87
13.2.4《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287
13.2.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87
13.2.6《电力安全事故灾害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288
参考文献288

14应急管理模式体系289
14.1应急管理体系289
14.1.1国家“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289
14.1.2“一案三制”的相互关系289
14.2应急法制290
14.2.1应急管理法制的性质与作用290
14.2.2应急管理法制特征290
14.2.3应急管理法制框架结构290
14.2.4我国涉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内容简介291
14.3应急机制292
14.3.1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292
14.3.2监测与预警机制294
14.3.3应急处置与救援机制296
14.3.4恢复重建机制297
14.4应急体制298
14.4.1应急管理体制特征298
14.4.2应急管理体制的结构和功能298
14.4.3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发展历程298
14.4.4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内容299
14.4.5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及机构300
参考文献302

15应急管理方法技术304
15.1预防与应急准备304
15.1.1社会管理304
15.1.2应急准备304
15.1.3宣传教育培训305
15.1.4社会动员309
15.1.5应急预案编制311
15.1.6应急演练313
15.2监测与预警313
15.2.1监测313
15.2.2研判313
15.2.3信息报告313
15.2.4预警314
15.2.5国际合作314
15.3应急处置方法314
15.3.1先期处置314
15.3.2快速评估316
15.3.3决策指挥317
15.3.4协调联动319
15.3.5信息发布320
15.4应急救援技术322
15.4.1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与基本要求322
15.4.2应急救援的组织准备324
15.4.3应急器材管理325
15.4.4应急救援预案326
15.4.5化学事故灾害应急救援技术334
15.4.6矿山应急救护技术337
15.4.7建筑事故灾害救援技术343
15.4.8道路运输事故灾害应急处置、救援技术347
15.5恢复与重建347
15.5.1恢复重建347
15.5.2救助补偿349
15.5.3心理抚慰353
15.5.4调查评估355
15.5.5责任追究356
参考文献356

16先进的应急管理经验借鉴357
16.1美国的应急管理357
16.1.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357
16.1.2职业安全卫生管理358
16.2日本的应急管理360
16.3澳大利亚的应急管理360
16.4加拿大的应急管理361
参考文献362

第四篇职 业 安 全
17机械安全367
17.1机械设备基本安全技术367
17.1.1设备功能安全与本质安全367
17.1.2机械设备设计基本安全要求367
17.1.3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368
17.1.4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环境要求369
17.2铸造设备安全369
17.2.1铸造方法分类369
17.2.2砂铸造型安全技术369
17.2.3特种铸造安全技术370
17.3锻造设备安全374
17.3.1自由锻造安全技术374
17.3.2模型锻造安全技术375
17.4冲压机械安全376
17.4.1冲压机主要参数与防护装置的关系376
17.4.2安全防护装置和操作器具376
17.4.3新型离合器和制动器379
17.4.4自动化和机械手送取料坯379
17.5热处理设备安全379
17.5.1热处理设备的分类379
17.5.2液浴炉安全技术380
17.5.3箱式电阻炉安全技术381
17.5.4高频机安全技术383
17.5.5淬火槽安全技术384
17.6木工机械安全385
17.6.1常见的木材加工事故385
17.6.2圆锯机安全防护装置386
17.6.3带锯机安全防护装置386
17.6.4平刨机安全防护装置386
17.6.5木工铣床安全防护装置387
17.6.6木工砂光机安全防护装置387
17.6.7木材加工安全操作和环境要求387
17.7金属切削机床安全388
17.7.1金属冷加工车间防止工伤事故的方法388
17.7.2保险装置和互锁机构389
参考文献390

18焊接安全391
18.1气焊与气割安全391
18.1.1电石安全391
18.1.2常用气体安全使用要求392
18.1.3乙炔发生器安全要求393
18.1.4常用气瓶安全393
18.1.5焊炬和割炬使用安全395
18.1.6胶管和管道安全395
18.2电焊安全396
18.2.1电焊安全特点396
18.2.2电焊安全措施397
18.3特殊环境焊接安全技术399
18.3.1水下焊接与切割安全399
18.3.2高处焊割作业安全400
18.3.3燃料容器检修焊补400
18.4焊接有害因素与防护402
18.4.1焊接有害因素及对人体的危害402
18.4.2卫生有害因素的防护404
18.5焊接安全管理405
18.5.1焊接设施安全管理405
18.5.2焊接安全组织管理408
参考文献409

19防火与防爆工程410
19.1燃烧理论410
19.1.1燃烧素学说410
19.1.2氧学说410
19.1.3燃烧分子碰撞理论410
19.1.4活化能理论410
19.1.5过氧化物理论411
19.1.6链式反应理论411
19.2燃烧的类型411
19.2.1闪燃与闪点411
19.2.2自燃点412
19.2.3热爆炸理论413
19.2.4着火点413
19.2.5燃烧条件三要素413
19.2.6燃烧产物414
19.3爆炸及破坏作用414
19.3.1爆炸现象及其分类414
19.3.2分解爆炸415
19.3.3爆炸反应历程415
19.3.4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416
19.3.5爆炸事故的预防416
19.4燃烧与爆轰416
19.4.1爆轰的定义416
19.4.2燃烧与爆轰的异同416
19.5爆炸极限417
19.5.1爆炸极限的定义417
19.5.2爆炸极限的计算417
19.5.3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417
19.5.4粉尘爆炸的特点417
19.5.5根据燃烧反应方程式与气体的内能计算爆炸温度417
19.5.6爆炸压力的计算417
19.6危险物品分类417
19.7火灾与爆炸过程和预防基本原则419
19.7.1火灾产生的原因419
19.7.2火灾事故的特点420
19.7.3火灾的预防420
19.7.4爆炸发展过程与预防特点420
19.8工业建筑防火与防爆420
19.8.1工业火灾和爆炸的类型及特点420
19.8.2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421
19.9电气线路的防火421
19.9.1电气线路的火灾危险性421
19.9.2电气线路的防火措施421
19.9.3架空线路、屋内布线的火灾危险性421
19.9.4架空线路、屋内布线的防火措施422
19.9.5电缆的火灾危险性422
19.9.6电缆的防火措施422
19.10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422
19.10.1火灾危险性422
19.10.2预防措施422
19.11引起火灾的火源423
19.11.1直接火源423
19.11.2间接火源423
19.12主要危险场所的防火与防爆423
19.12.1油库423
19.12.2电石库424
19.12.3乙炔站425
19.12.4气瓶储运仓库的防火425
19.12.5焊接过程中的防火426
参考文献426

20电气安全427
20.1电气事故的类型427
20.1.1电击427
20.1.2电伤428
20.1.3静电危害事故428
20.1.4雷电灾害事故428
20.1.5射频电磁场危害428
20.1.6人体触电伤害因素428
20.2直接接触电击防护429
20.2.1绝缘429
20.2.2屏护和间距431
20.3间接接触电击防护431
20.3.1接地的基本概念431
20.3.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432
20.4绝缘435
20.4.1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435
20.4.2安全电压435
20.5电气设备安全435
20.5.1用电环境435
20.5.2用电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435
20.5.3电动机436
20.6雷电440
20.6.1雷电的产生440
20.6.2雷电的种类440
20.6.3雷击点的选择441
20.6.4雷电的主要特点441
20.6.5雷电的破坏441
20.6.6建筑物遭受雷击的有关因素441
20.6.7建筑物的防雷分类442
20.6.8防雷措施442
20.6.9引下线444
20.6.10接地装置444
20.7静电444
20.7.1静电的起电方式与种类445
20.7.2物体静电的主要参数445
20.7.3测量静电的主要仪器设备445
20.7.4静电的消失445
20.7.5静电的影响因素445
20.7.6静电的危害446
20.7.7防静电措施446
参考文献447

21特种设备安全技术448
21.1起重机械安全技术448
21.1.1起重机工作类型及工作级别448
21.1.2易损零部件的安全检验450
21.1.3安全装置457
21.1.4起重机的稳定性与安全460
21.1.5起重机械安全463
21.1.6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470
21.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473
21.2.1压力容器及其分类473
21.2.2压力容器的破裂形式及其原因474
21.2.3压力容器的安全泄压装置475
21.2.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476
21.2.5气瓶的充装与检验技术479
21.3锅炉安全技术481
21.3.1锅炉的组成481
21.3.2锅炉的分类482
21.3.3锅炉安全技术482
21.3.4锅炉安全装置483
21.3.5锅炉安全运行管理485
21.3.6锅炉事故与故障488
21.3.7锅炉水质处理490
21.3.8锅炉检验495
参考文献497

第五篇职 业 健 康
22噪声与振动控制501
22.1噪声及其量度501
22.1.1噪声501
22.1.2噪声的量度501
22.2噪声的危害、评价和标准503
22.2.1噪声的危害503
22.2.2噪声的评价503
22.2.3噪声的标准506
22.3噪声测量508
22.3.1噪声测量仪器508
22.3.2噪声测量方法509
22.4吸声510
22.4.1吸声原理510
22.4.2吸声材料510
22.4.3吸声结构511
22.4.4吸声设计512
22.5隔声512
22.5.1隔声原理512
22.5.2隔声装置513
22.5.3噪声的个人防护515
22.6消声器及噪声控制的设计515
22.6.1消声器515
22.6.2噪声控制的设计程序517
22.7振动及其控制518
22.7.1振动分类及其危害518
22.7.2振动的识别与评价519
22.7.3隔振装置519
参考文献520

23工业防尘521
23.1粉尘危害及粉尘标准521
23.1.1粉尘的概念和分类521
23.1.2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521
23.1.3粉尘爆炸性危害525
23.2通风除尘526
23.2.1空气流动理论及通风防尘原理526
23.2.2局部排风罩设计532
23.3湿法除尘536
23.3.1概述536
23.3.2重力喷雾洗涤器537
23.3.3旋风式洗涤器538
23.3.4文丘里洗涤器539
23.4静电除尘540
23.4.1静电除尘的基本原理540
23.4.2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541
23.4.3静电除尘器的结构形式和主要部件541
23.4.4电除尘器的设计和选择544
23.5袋式除尘544
23.5.1袋式除尘器的除尘原理544
23.5.2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545
23.5.3常用袋式除尘器的结构545
23.5.4颗粒层除尘器549
23.6粉尘测定550
23.6.1测定粉尘浓度的目的与计量方法550
23.6.2作业环境粉尘浓度的测定550
23.6.3作业者个体接触粉尘浓度的测定552
23.6.4管道粉尘浓度的测定553
23.6.5粒径分布测定的方法和仪器555
23.7个人防尘用具556
23.7.1呼吸器官防护用具的分类与要求556
23.7.2过滤式呼吸器557
23.7.3通风式呼吸护具558
参考文献560

24工业防毒561
24.1有害物质与人体健康561
24.2有毒烟雾的净化设备562
24.2.1过滤式酸雾净化器562
24.2.2重力喷雾洗涤器563
24.2.3文丘里洗涤器563
24.3工业废气的净化处理方法565
24.3.1吸收净化法565
24.3.2吸附净化法567
24.3.3燃烧净化法570
24.3.4工业废气的其他净化方法573
24.4工业生产中的防毒对策575
24.4.1防毒技术措施575
24.4.2管理教育措施576
24.4.3工业卫生法规与方针576
24.4.4工业卫生设施587
24.4.5通风排毒措施588
24.5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测588
24.5.1有害物质存在的特点588
24.5.2采样方案设计原则588
24.5.3采样方法589
24.5.4采样仪器590
24.5.5分析方法592
参考文献592

25辐射安全593
25.1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593
25.1.1时间防护593
25.1.2距离防护593
25.1.3屏蔽防护593
25.2辐射技术应用的安全594
25.2.1X射线机和加速器594
25.2.2油田测井594
25.2.3γ工业探伤防护595
25.2.4核电的安全性596
25.3环境辐射安全596
25.3.1天然本底照射596
25.3.2人工放射性核素辐射597
25.3.3放射性防护监测598
25.3.4放射性事故处理600
25.4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601
25.4.1放射性物质运输基础知识601
25.4.2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601
25.4.3运输放射性物质的申报与核准605
25.4.4安全检查606
25.5放射性废物的处理606
25.5.1放射性废物的来源606
25.5.2放射性废物分类和分级606
25.5.3放射性废物处理607
25.5.4放射性废物的暂存和储存611
参考文献612

26个体防护613
26.1概述613
26.1.1个人防护用品及其作用613
26.1.2对个人防护用品的基本要求613
26.1.3个人防护用品分类613
26.1.4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单位的责任613
26.2劳动防护用品分类标准613
26.2.1《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与代码》(LD/T 75—1995)613
26.2.2头部防护用品614
26.2.3眼面部防护用品615
26.2.4呼吸器官防护用品617
26.2.5手部防护用品618
26.2.6足部防护用品620
26.2.7躯干防护用品621
26.2.8听觉器官防护用品623
26.2.9劳动护肤剂623
26.2.10安全带(GB 6095—2009)624
26.3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标准624
26.3.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624
26.3.2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629
参考文献631

第六篇行 业 安 全
27煤矿安全635
27.1煤矿开采635
27.1.1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635
27.1.2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636
27.2矿井通风638
27.2.1概述638
27.2.2矿井空气流动的基本理论639
27.2.3井巷通风阻力640
27.2.4矿井通风动力641
27.2.5矿井通风网络中风量分配与调节642
27.3矿井瓦斯防治643
27.3.1瓦斯的生成及物理性质643
27.3.2煤岩瓦斯赋存状态643
27.3.3矿井瓦斯涌出量计算及预测643
27.3.4矿井瓦斯等级的鉴定645
27.3.5瓦斯爆炸与预防645
27.3.6瓦斯浓度检测647
27.3.7瓦斯抽采及突出预防648
27.4矿井火灾防治650
27.4.1煤炭自燃预测与预报650
27.4.2预防矿井火灾的措施650
27.4.3火灾时风流的措施651
27.4.4灭火方法652
27.5煤矿粉尘防治653
27.5.1矿尘性质及其危害653
27.5.2煤尘爆炸654
27.5.3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654
27.5.4煤矿肺尘埃沉着病655
27.6矿井水灾防治655
27.6.1矿井防治水的措施655
27.6.2井下透水事故的处理656
27.7地压灾害防治657
27.7.1冒顶事故及其危害657
27.7.2预防冒顶的措施657
27.7.3冒顶事故的处理658
27.7.4冲击地压防治658
27.8爆破安全659
27.8.1浅眼爆破659
27.8.2深孔爆破659
27.9煤矿机电运输659
27.9.1煤矿提升运输方式659
27.9.2矿井提升及安全660
27.10边坡灾害防治662
27.10.1边坡及相关概念662
27.10.2高危边坡形成机理662
27.10.3边坡灾害发生机理663
27.10.4边坡防护措施663
27.11尾矿库灾害防治663
27.11.1排土场灾害及防治663
27.11.2煤矸石山灾害及防治664
参考文献665

28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666
28.1矿山自然与地质灾害防治666
28.1.1矿山地质灾害类型666
28.1.2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666
28.2矿山地压灾害防治666
28.2.1矿(地)压灾害的概念及成因666
28.2.2矿(地)压灾害的防治技术667
28.3地下采空区危害防治667
28.3.1地下采空区的危害668
28.3.2地下采空区危害防治668
28.3.3地下采空区综合治理668
28.4矿山水灾防治668
28.4.1地下矿山充水水源及涌水特征668
28.4.2地下矿山防治水技术669
28.4.3地下矿山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669
28.5爆破危害防治670
28.5.1矿山爆破事故分析670
28.5.2爆破事故的预防670
28.5.3爆破安全标准和安全距离671
28.6矿山火灾防治671
28.6.1矿山火灾概述671
28.6.2外因火灾的发生原因、预防与扑灭672
28.6.3内因火灾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673
28.6.4内因火灾的预防与扑灭674
28.7提升与运输危害防治675
28.7.1立井提升安全676
28.7.2斜井提升安全技术676
28.7.3钢丝绳677
28.7.4矿山井下运输677
28.7.5露天矿(地面)运输678
28.8矿山边坡灾害防治679
28.8.1边坡的破坏类型679
28.8.2露天边坡事故的原因679
28.8.3滑坡事故防治技术679
28.8.4露天矿不稳定边坡的治理措施680
28.9排土场灾害防治680
28.9.1排土场事故原因680
28.9.2排土场灾害的影响因素680
28.9.3排土场事故防治技术680
28.10尾矿库灾害防治681
28.10.1尾矿库的等别681
28.10.2尾矿库安全度分类681
28.10.3尾矿库事故的主要类型681
28.10.4尾矿库险情预测682
28.10.5尾矿库安全检查和监测技术682
28.10.6尾矿库的安全治理682
28.11矿山电气、机械等其他危害防治684
28.11.1矿山电气事故分类684
28.11.2矿山电气危害防治684
28.11.3机械伤害原因及预防措施688
28.11.4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689
参考文献691

29化工安全692
29.1安全与化工生产692
29.1.1当前我国化工安全的现状692
29.1.2化工安全的现实对策692
29.2化工过程安全693
29.2.1工艺的危险特性693
29.2.2工艺的过程安全控制694
29.2.3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697
29.2.4电气危害及防范698
29.2.5防火防爆700
29.2.6过程危害704
29.3化工建设项目安全704
29.3.1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704
29.3.2风险辨识和评价方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706
29.4特殊作业安全707
29.4.1特殊作业环节风险分析方法707
29.4.2特殊作业环节安全监督管理709
29.5化学品储运安全710
29.5.1危险化学品包装710
29.5.2危险化学品储存710
29.5.3危险化学品装卸711
29.5.4危险化学品运输711
29.6化工过程检测和控制713
29.6.1过程检测方法713
29.6.2报警系统715
29.6.3化工过程紧急停车系统(ESD)716
29.6.4化工过程安全仪表系统(SIS)717
29.6.5自动化控制系统718
参考文献719

30冶金安全720
30.1冶金工厂安全720
30.1.1冶金工厂伤亡事故类型分析720
30.1.2钢铁水喷溅720
30.1.3冶金工厂煤气安全720
30.1.4厂内交通运输安全721
30.1.5炼铁生产安全722
30.1.6炼钢安全724
30.1.7废料破碎725
30.1.8高温作业726
30.2冶金工厂职业健康727
30.2.1冶金工厂通风采暖及防尘毒危害727
30.2.2高温烟气净化728
30.2.3耐火厂防尘技术729
30.2.4烧结厂除尘730
30.2.5焦化厂防尘防毒730
30.2.6焦化生产职业健康731
30.2.7炼钢职业健康732
30.2.8炼铁生产职业健康733
30.2.9轻金属锻压职业健康734
30.2.10铝冶炼职业健康735
30.2.11镁冶炼职业健康735
30.2.12钼粉末冶金职业健康736
30.2.13铅冶炼职业健康736
30.2.14钛冶炼职业健康737
30.2.15钽、铌粉末冶金职业健康738
30.2.16铜冶炼职业健康738
30.2.17有色金属工业职业健康739
30.3冶金工艺安全740
30.3.1冶金和有色金属行业概述740
30.3.2烧结球团安全741
30.3.3焦化安全742
30.3.4炼铁安全743
30.3.5炼钢安全744
30.3.6轧钢安全745
30.3.7有色金属压力加工安全745
30.3.8煤气安全747
30.3.9冶金企业常用气体安全747
30.3.10铝冶炼安全748
30.3.11重金属及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安全750
参考文献751

31建筑安全753
31.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753
31.1.1建筑安全事故类型和原因分析753
31.1.2安全管理相关的法规规范754
31.1.3安全生产检查754
31.1.4建筑施工安全“三宝”的正确使用754
31.2土方工程755
31.2.1土方工程概述755
31.2.2基坑支护755
31.2.3基坑排水与降水758
31.2.4土方施工安全防护措施759
31.2.5桩基础施工安全760
31.2.6基坑工程的监测760
31.3模板工程760
31.3.1模板的安装760
31.3.2模板的拆除762
31.4脚手架安全763
31.4.1脚手架的设计安全763
31.4.2脚手架的材质与规格763
31.4.3落地式脚手架764
31.4.4附着升降脚手架766
31.4.5门式钢管脚手架767
31.4.6盘扣式脚手架768
31.4.7其他特殊脚手架768
31.4.8脚手架施工安全技术交底770
31.5安全防护771
31.5.1高处作业定义及其分级771
31.5.2临边作业安全防护772
31.5.3洞口作业安全防护773
31.5.4操作平台安全技术774
31.5.5悬空作业安全防护775
31.5.6攀登作业安全设施776
31.5.7交叉作业安全防护776
31.6施工机械777
31.6.1土方工程施工机械777
31.6.2桩工机械778
31.6.3提升设备779
31.6.4吊装类起重设备782
31.6.5钢筋加工机械783
31.6.6混凝土搅拌机784
31.6.7电焊机784
31.6.8手持小型电动工具785
31.7施工用电安全技术785
31.7.1临时用电管理785
31.7.2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的接地与接零786
31.7.3配电箱786
31.7.4施工照明787
31.7.5施工用电线路787
31.7.6漏电保护开关788
31.7.7触电事故急救方法789
31.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789
31.8.1施工安全与风险管理方法789
31.8.2施工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791
31.9专项工程施工安全791
31.9.1钢结构工程791
31.9.2建筑幕墙工程792
31.9.3机电安装工程792
31.9.4装饰装修工程794
31.9.5有限空间工程795
31.9.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796
参考文献797

32道路运输安全798
32.1道路交通事故与交通安全798
32.1.1道路交通事故概述798
32.1.2交通事故的车辆碰撞速度再现798
32.1.3交通安全心理802
32.1.4交通事故调查810
32.1.5自行车的交通安全811
32.1.6行人交通安全813
32.1.7公路交通安全814
32.1.8汽车运输安全管理819
32.1.9道路交通安全设施820
32.2道路旅客运输安全825
32.2.1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的作用825
32.2.2现阶段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分析825
32.2.3共同捍卫道路安全826
32.3道路货物运输安全826
32.3.1货运行业存在的问题827
32.3.2货运车辆检测率低的原因分析827
32.3.3提高货运车辆检测率的对策和建议828
32.3.4道路货运安全管理的措施828
32.4道路运输站场安全829
32.4.1道路运输站场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829
32.4.2强化站场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829
34.2.3道路运输站场的规划与布局829
32.5道路运输信息化安全830
32.5.1道路运输的基本规律831
32.5.2国内外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情况831
32.5.3优化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832
参考文献832

33其他行业安全833
33.1烟花爆竹安全833
33.1.1烟火药生产安全833
33.1.2黑火药生产安全835
33.1.3引火线安全要求835
33.1.4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836
33.1.5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要求838
33.1.6烟花爆竹企业生产要求842
33.1.7烟花爆竹安全管理842
33.2民用爆破物品安全846
33.2.1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概述846
33.2.2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安全管理846
33.2.3民用爆炸物品运输安全管理847
33.2.4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安全管理847
33.2.5民用爆炸物品购买和销售安全管理847
33.2.6爆破作业安全管理848
33.3石油工业安全848
33.3.1石油物探安全848
33.3.2石油钻井安全852
33.3.3石油测井安全860
33.3.4石油井下作业安全863
33.3.5采油安全867
33.3.6采油集输安全871
33.3.7海上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安全877
33.4电网安全887
33.4.1输电网建设安全技术887
33.4.2电网运行与检修安全技术898
33.5铁路运输安全910
33.5.1安全在铁路运输生产中的地位910
33.5.2铁路运输安全及其保障系统911
33.5.3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运作918
33.5.4铁路运输安全技术926
33.6水上交通运输安全932
33.6.1航运公司安全管理——实施ISM规则932
33.6.2船舶安全管理934
33.6.3船员管理936
33.6.4航海保障938
33.6.5船舶交通管理939
33.6.6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941
33.6.7海上搜寻救助944
33.6.8海事调查946
33.6.9国际海事组织947
33.7民用航空安全949
33.7.1民用航空安全949
33.7.2航空事故950
33.7.3影响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952
33.7.4搜寻救援958
33.7.5事故调查960
参考文献969

第七篇公 共 安 全
34公共场所安全973
34.1公共安全文化973
34.1.1安全——公共生活永恒的主题973
34.1.2公共安全观973
34.1.3公民安全素质973
34.1.4公民安全意识973
34.1.5公共安全标志973
34.1.6公共安全法规974
34.1.7公共生活的安全技能974
34.2公共场所一般安全知识974
34.2.1公共场所安全知识974
34.2.2公共场所消防安全974
34.3饭店(宾馆)、商场安全975
34.3.1饭店(宾馆)安全976
34.3.2商场安全979
34.4公园、游乐园安全979
34.4.1公园、游乐园的危险性979
34.4.2娱乐设施的安全措施979
34.4.3加强公园的安全管理980
34.5旅游安全980
34.5.1旅游安全常识980
34.5.2城市乘车安全980
34.5.3乘船安全980
34.5.4市区步行安全980
34.5.5城市骑自行车安全981
34.5.6乘车船时保护钱、物安全的方法981
34.5.7乘车船时保护人身安全的方法981
34.5.8乘坐飞机时的安全981
34.5.9遇到劫机的办法982
34.5.10遇到空难事故的办法982
34.5.11旅游途中遇到坏人抢劫的办法982
34.5.12旅游途中易发生的疾病及简易预防、治疗方法982
34.5.13旅游林区防火983
34.5.14登山安全983
34.5.15游泳安全983
34.5.16滑冰安全984
34.5.17放风筝安全984
34.5.18野外洞穴探险984
34.5.19野外滑雪意外处理984
34.5.20高压线路安全984
34.5.21防雷电击伤984
34.5.22帐篷遭受侵袭的办法985
34.5.23野外求救的办法985
34.6娱乐场所安全985
34.6.1火灾的危险性985
34.6.2火灾安全措施985
34.6.3防火管理措施986
34.6.4娱乐场所火灾逃生986
34.7校园安全987
34.7.1校园安全概述987
34.7.2校园消防安全987
34.7.3学校用电安全989
34.7.4实验室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安全989
34.8地铁安全990
34.8.1地铁安全问题990
34.8.2地铁安全990
34.9体育运动安全991
34.9.1体育锻炼的安全措施991
34.9.2体育设施安全管理992
参考文献992

35自然灾害防范994
35.1自然灾害与公害分类994
35.2地震灾害防治994
35.2.1地震灾害的预警994
35.2.2地震区建筑的抗震设计994
35.2.3地震灾害避难与救援995
35.3气象灾害996
35.3.1洪涝水灾996
35.3.2风灾997
35.3.3雷击998
35.3.4森林火灾及草原火灾999
35.3.5火山喷发1000
35.3.6其他气象灾害避难1001
35.4地质灾害1003
35.4.1滑坡灾害1003
35.4.2泥石流灾害1004
35.5临灾生存技能与应急1005
35.5.1野外生存技能1005
35.5.2急救处理1008
参考文献1009

36城市安全1010
36.1国家城市安全发展战略1010
36.2安全发展型城市的创建1010
36.2.1建设安全发展型城市的意义1010
36.2.2安全发展型城市创建的思想原则1010
36.2.3安全发展型城市创建的战略思路1011
36.2.4安全发展型城市创建的目标愿景1011
36.2.5安全发展型城市的创建方法论1011
36.3城市安全风险源管控1012
36.3.1城市安全风险源辨识1012
36.3.2城市安全风险源分级评价1012
36.3.3城市重大安全风险源分布地图绘制1012
36.3.4城市安全风险预控1013
36.4安全发展型示范城市创建实践1013
36.4.1创建背景1013
36.4.2创建系统模式1013
36.4.3主要任务1014
36.4.4实施方案1015
36.4.5效果评估1015
参考文献1015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