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观舌配方

观舌配方

  • 作者
  • 陈少东、梁惠卿、张绍良 主编

本书由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舌象专业研究委员会挂牌单位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和厦门中医院专家团队编写。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蓝本,通过感冒、咳嗽、哮喘、心悸、头痛、胃痛等常见病症的舌苔的色泽、薄厚、润燥等变化,判断疾病的邪正盛衰、区别病邪性质、辨别病位深浅、推断病势进退、并估计病情预后等,对不同病症及其临床证型给予合适的方药,使医者对病证有了更...


  • ¥78.00

ISBN: 978-7-122-38820-9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1-06-01

图书介绍

ISBN:978-7-122-38820-9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1-06-01

装帧:平

页数:256

编辑推荐

舌象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体现,往往是患者的身体在疾病某一阶段的“反映”,是十分直观、客观的,通过观察舌象,可以使医者对患者疾病的预后和发展方向做出大致的判断,再结合患者其他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整体状态辨证施治,找出适合解决患者疾病的方药。

图书前言

舌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是通过观察舌苔和舌质的变化以诊查疾病的重要方法。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邪正盛衰、区别病邪性质、辨别病位深浅、推断病势进退,并估计病情预后等。 
中医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关于舌诊的记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年间,我国现存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对望舌诊病的记载,如《素问·刺热》“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指出表邪传里、肺胃热盛、舌苔变黄的转化规律。《灵枢·经脉》曰:“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等。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将舌象作为中医辨证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舌诊的重点放在观察舌质上。《金匮要略》指出“病人胸满,唇痿舌青……为有瘀血”,以舌青作为有瘀血的依据。元代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中,记载舌象图36幅,结合临床进行病机分析,并确定方药及推测预后。明清时代,随着温病学派的兴起,对辨舌验齿尤为重视,形成了“温病察舌”的辨证原则,叶天士、吴鞠通更是将舌诊运用于辨温病属性、察三焦病位,作为指导施治的指标,对温病的辨证论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是尤为鲜明而迅速的,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内脏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位的深浅、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近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舌诊的研究更加深入,开展了舌诊现代化、客观化的研究,对舌象形成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书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中医诊断学》为蓝本,在重点分析舌象的前提下,对不同病症及其临床证型做了详细的分类及分析,列举出适合病症的方药,并对方中的药物作用做出对应的解释,同时在临床辨证的基础上对疾病的转归和预防调摄提出了合理的方法,使读者对舌象和病证之间的联系形成更为立体和深刻的印象,以达到“观舌配方”的目的,给普通读者提供学习中医的平台,也给中医爱好者指出临床诊疗思路。
虽已尽力,力求完美,但水平有限,难免有所不足,欢迎读者批评指正,能与我们共同探讨学习。

编 者 
2020年冬

作者简介

陈少东,厦门大学医学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舌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委员、厦门市中医药学会理事,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现为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 xiu人才。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舌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委员、厦门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肝病学、脾胃病学、养生学等,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医杂志(英文版)》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精彩书摘

本书由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舌象专业研究委员会挂牌单位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和厦门中医院专家团队编写。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蓝本,通过感冒、咳嗽、哮喘、心悸、头痛、胃痛等常见病症的舌苔的色泽、薄厚、润燥等变化,判断疾病的邪正盛衰、区别病邪性质、辨别病位深浅、推断病势进退、并估计病情预后等,对不同病症及其临床证型给予合适的方药,使医者对病证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更准确的认识,在开具方药时能真正做到“胸有成竹”“事半功倍”。本书图文结合,舌象图片采集自临床实践。
本书适合中医师、中医学生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舌诊基本知识 1
第一节 观舌的基本原理	1
一、脏腑经络	1
二、舌面脏腑分候	1
三、气血津液	1
第二节 观舌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2
一、光线的影响	2
二、饮食或药品的影响	2
三、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3
四、伸舌姿势的影响	3
第三节 观舌的基本内容	3
一、望舌质	4
二、望舌苔	7
第四节 观舌配方的意义	12

第二章 肺系病证舌象与处方 13
第一节 感冒	13
第二节 咳嗽	17
第三节 哮喘	23
第四节 肺胀	32

第三章 心系病证舌象与处方 38
第一节 心悸	38
第二节 胸痹心痛	44
第三节 不寐	51

第四章 脑系病证舌象与处方 56
第一节 头痛	56
第二节 眩晕	65
第三节 中风	70
第四节 癫痫	78

第五章 脾胃系病证舌象与处方 85
第一节 胃痛	85
第二节 胃痞	91
第三节 腹痛	97
第四节 呕吐	101
第五节 呃逆	106
第六节 泄泻	110
第七节 便秘	116

第六章 肝胆系病证舌象与处方 123
第一节 黄疸	123
第二节 胁痛	131
第三节 瘿病	136
第四节 鼓胀	140
第五节 积证	148
第六节 聚证	152

第七章 肾系病证舌象与处方 155
第一节 水肿 	155
第二节 淋证	161
第三节 癃闭	167
第四节 遗精	172
第五节 阳痿	176

第八章 气血津液病证舌象与处方 181
第一节 郁证	182
第二节 血证	186
第三节 痰饮	202
第四节 汗证	209
第五节 消渴	212
第六节 内伤发热	217
第七节 虚劳	221

第九章 肢体经络病证舌象与处方 231
第一节 痹证	231
第二节 痿证	237
第三节 颤证	242
第四节 腰痛	247

第十章 临证医案 252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