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为接朝霞顾夕阳——一位生理学科学家的回忆录

为接朝霞顾夕阳——一位生理学科学家的回忆录

  • 作者
  • 汤佩松 著

汤佩松先生作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本书将汤佩松先生曾经出版过的个人回忆录及论文选集重新整理汇集,再次出版。由于时代变迁,本书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对原著中少量语言的表达方式做了适当调整。 本书以札记的方式记录了汤先生五十多年来在植物生理学(更确切地说,在细胞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能学)领域中的学习历程、工作方式和研究思路...


  • ¥160.00

ISBN: 978-7-122-38249-8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1-07-01

图书介绍

ISBN:978-7-122-38249-8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1-07-01

装帧:精

页数:233

编辑推荐

汤佩松先生作为学部委员,是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者。 本书以札记的方式将汤先生五十多年来在植物生理学( 更确切地说,在细胞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能学) 领域中的学习历程、工作方式和研究思路以及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的学术思想和一些经验教训,叙述出来。 这些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一辈科学家求学、为学、治学的经验和教训对后继的植物生理学和生命科学工作者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图书前言

前言1
六十多年来,我在植物生理学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是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但从我对自己的要求和学术抱负来看,我的工作成果离我的理想要求相差甚远!关于这一点我在《抱负、现实与境遇》一文和自传《为接朝霞顾夕阳》中都曾提到。在以上提及的文章和书中,我曾对自己几十年科学生涯中的经历、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坎坷的路途,以及思路演变等作了总结。在我90岁生日和从事科研、教学63周年之际,一些我过去的同行、挚友和学生非常热情地建议和筹办出版《汤佩松论文选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等在各方面给予了许多帮助,我是十分感谢并予以支持的。我自认为“科学”的信念是:科学就是积累、继承、突破和演进的过程。它来自个人,却属于全人类,人类在这种演进中亦得到了发展。我真诚地希望我的撰述能对我国青年一代植物生理学家,也许还有全体中国年轻一代的科学工作者——祖国美好未来的缔造者们,留下一点什么。夕阳虽好,朝霞更在促人。我愿意把我这个一生的信条:忠于科学、忠于事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与年轻的一代、我的同事朋友和学生共勉,一同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汤佩松
1993年


前言2
在1983年出版的美国《植物生理学年评》第34卷上刊登了我的一篇自传性文章,作为该书的“卷头章”。许多老朋友和长期的同事们看到后敦促我将其用中文写出,在《植物生理学通讯》上发表,作为一点参考资料。这个建议得到《植物生理学通讯》编辑部的支持,我欣然接受这个荣幸的任务。因为人到老年,一个通病就是总爱陶醉于对过去的回忆——愉快的和不那么愉快的。我决定以札记的方式分期分段地陆续向《植物生理学通讯》投稿,把我五十多年来在植物生理学(或更确切的在细胞生理、生物化学和生物力能学)领域中的学习历程、工作方式和研究思路以及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的学术思想和一些经验教训——特别是教训,在记忆力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如实叙述出来。一方面是为自己留下一点记录作为回忆和忏悔的物证,另一方面也许我的这些点滴经验和不少的教训,对后继的植物生理学工作者能有一点参考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前车之鉴”作用。故以《为接朝霞顾夕阳》为题。
由于《植物生理学年评》的读者范围是国际性的,并且是专业性较强而较成熟的,因此撰写时在内容上取舍有所不同。有的内容国外读者感兴趣(如文学、音乐典故),但对国内读者则无意义。反过来,有些植物生理学的故事,对国内读者应该是可借鉴的史料,但对国外成熟的读者则是“老生常谈”。本文在原文的基本轮廓内,做了大量的删增、修改,以合国情。因此,本文可以看作为在原文基础上重新撰写的文章,与原文有较大的出入,但两者基调则是完全一致的。
现把陆续分散刊在各期的札记汇集成为这本书以方便读者。

汤佩松
1987年12月

作者简介

汤佩松,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植物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17年,汤佩松进入清华学校学习;1925年毕业后进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植物学系学习;1928年进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汤佩松长期从事植物呼吸代谢和光合作用的研究,提出植物代谢多条路线的观点。在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精彩书摘

汤佩松先生作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本书将汤佩松先生曾经出版过的个人回忆录及论文选集重新整理汇集,再次出版。由于时代变迁,本书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对原著中少量语言的表达方式做了适当调整。
本书以札记的方式记录了汤先生五十多年来在植物生理学(更确切地说,在细胞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能学)领域中的学习历程、工作方式和研究思路,以及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的经验和学术思想。作为老一辈科学家,汤佩松先生的求学、为学、治学的经历和宝贵经验,对后继的植物生理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青年学生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目录

第一篇 为接朝霞顾夕阳
一、童年时代和大学时期003
二、专业的选择——虚荣与实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015
三、教、研结合——导师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027
四、业务方向的又一次转折——定情039
五、启步与入门045
六、初出茅庐——不如归去 “出师”以后053
七、独树一帜——在武汉大学生理研究室工作的前前后后061
八、一项尚待完成的课题“五十年来在植物和细胞呼吸代谢研究中的主题和一些观点”073
九、难忘的岁月——抗战时期(一)同仇敌忾085
十、难忘的岁月——抗战时期(二)为国储才(昆明时期)103
十一、难忘的岁月——抗战时期(三)大普集:生理人才的储备库126
十二、重建家园——抗战胜利 复员前后147
十三、学习、改造—再学习、再改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研究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历和体会175

第二篇 《汤佩松论文选集》节选
对我国植物学今后发展的几点看法——纪念中国植物学会成立五十周年201
一项未完成的课题——五十年来工作回顾的片段210
一个拖延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课题的总结汇报222

A Much Delayed Report for a Biological Research Project Initiated over Half a Century Ago231

参考文献233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