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多元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丁梧秀)

多元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丁梧秀)

  • 作者
  • 丁梧秀、张锐 主编

本书以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从多元协同育人实践、专业与课程建设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四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洛阳理工学院近三年的39个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实践案例,可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人员及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 ¥198.00

ISBN: 978-7-122-42074-9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3-01-01

图书介绍

ISBN:978-7-122-42074-9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3-01-01

装帧:精

页数:272

编辑推荐

不对外销售

图书前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和产业秩序加速重构,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西方国家对高新技术和人才的封锁,推进产科教融合,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洛阳理工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 办学定位,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2013年被确立为河南省首批五所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之一,2016年被确立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本科院校。学校持续强化办学特色,坚持产学研用结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服务国家建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先后为国家建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近20万名高级专业人才。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洛阳理工学院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及校内外多元协同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构建了政校企行研合作共同体和合作机制,系统深入开展了多元协同育人实践,持续推进专业与课程建设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了多元协同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多元协同体制机制,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聚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与科研院所育人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基于“强化基础、强化特色、强化应用、强化协同”的深度产科教融合的发展思路,形成了“236”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双主体(“2”)通力协作,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不断优化完善多元协同育人体系。以校企双方共同搭建课程实验实训、生产实践实训、创新创业实训三大类平台(“3”)为载体,促进各主体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并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专业方向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对接、实践环节与企业岗位对接。全面开展“方案共商、人才共育、师资共培、项目共研、平台共享、质量共评”六维度多元协同(“6”)育人实践,形成人才培养与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根据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进行了创新设计,培养方案全面落实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对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校企课程开发、校企共建教学资源等各方面进行了梳理,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层次化解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工程教育不断线、课堂思政不断线、创新创业不断线等。
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课程建设改革。对接行业企业新知识、新标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流程,实施引进企业专家、教师企业挂职、国内外培训等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引导行业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建课程资源、共同编写教材、共同授课,分期建设了“微专业”课程群、应用型课程、校企合作课程、课程思政样板课程、专创融合课程等200余门各类优势课程,引领应用型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按照“125”建设思路,即建立一套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制度体系(“1”),探索“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路径(“2”),通过实施“学院、专业、课程、团队、案例”五大示范项目(“5”),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通过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把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
建立“专创融合”培养体系,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和课内外实践中,打造由双创课程、双创项目、双创竞赛、双创平台、孵化服务链组成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专创知识融合、思维融合、能力融合的全过程融合。通过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多元协同,构筑集政府政策资源、高校及科研机构研发资源、行业企业优势资源于一体的双创综合现代服务平台,依托教师科研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协同创新项目、各级各部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四年不断线教学改革。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洛阳理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不断探索多元协同办学机制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经过多年来的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育人才、产教融合促发展、发挥优势铸特色”的发展道路,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本书收录了学校产科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探索与实践成果,以期为同类兄弟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2年7月

作者简介

张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大学,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河南省杰出青年,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获得者。无机复合材料河南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航空材料与应用技术河南省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航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陶瓷材料界面工程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7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航空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河南省开发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40多项;在Nano Research,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8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7篇、热点论文2篇、封面论文3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71项,已授权58项;编著《陶瓷工艺学》等高校教材5部;获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首届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精品课程《陶瓷工艺原理》负责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国家教学团队主要负责人。

精彩书摘

本书以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从多元协同育人实践、专业与课程建设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四个方面,系统梳理了洛阳理工学院近三年的39个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实践案例,可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人员及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目录

第一篇 多元协同育人实践
深化产教融合的本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
一种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融合的探索和实践 9
高校产教融合分析与探索 16
企业参与工科应用型专业人才建设对策研究 24
传统建材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与探究 32
校企合作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38
基于OBE 的新工科车辆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 43
基于产教融合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路径研究 50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为例 58

第二篇 专业与课程建设改革
“一带一路”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66
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探索 75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86
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体系探讨 91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96
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102
土木工程制图研究型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108
三维融合项目式教学在传感器课程中的应用 115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123
新时代高校育人目标下的劳动教育 137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147

第三篇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157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的认识误区与实践策略 165
盐溶于汤——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175
课程思政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探索——以“胶凝材料学”为例 181
信息传输类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 189
把思政元素洒满高等数学课程的实践与认识 195
“玻璃深加工”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201
课程思政理念下“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建设探究 207
“三全育人”导向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课程为例 214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探索和实践 219
新冠疫情下“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思政教育 224

第四篇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探析 230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235
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激励制度及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 240
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融合之路 245
科技竞赛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25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问卷调查 258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66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