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微生物学基础(谭才邓)

微生物学基础(谭才邓)

  • 作者
  • 谭才邓 主编

《微生物学基础》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类群、形态、结构、营养、生长、代谢、生态、菌种保藏等内容,覆盖面广。本书力求体现“工学结合”特色,根据行业企业对岗位人员职业技能的要求设计技能训练项目,在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适当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教材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并配有丰富的数字资源。 本书适合...


  • ¥39.80

ISBN: 978-7-122-44133-1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4-03-01

图书介绍

ISBN:978-7-122-44133-1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4-03-01

装帧:平

页数:199

图书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全面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要求,不断学习,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本着“知识够用,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编写《微生物学基础》。本教材按当前我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要求,根据教育部有关高职教材建设的文件精神,以高职院校营养健康类专业群中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进行编写,按工学结合的要求及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进行内容的设计,理论知识以“够用”为标准,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为后续专业课服务。
本教材内容分为理论基础与技能训练两大部分,共八个章节,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微生物类群及形态结构、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保藏,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基础知识,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充分掌握企业对岗位技术人才的要求,编写了十八个技能训练项目,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教材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并配有丰富的数字资源。本教材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食品类、生物类、化工类、药学类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微生物应用工作的科研与技术人员参考。
参与本教材编写工作的有:谭才邓、石琳、刘晓蓉、张少敏、李意、黄启红。具体编写分工为:绪论、第七章的技能训练一至十二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谭才邓编写;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石琳编写;第二章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刘晓蓉编写;第五章由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张少敏编写;第六章由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李意编写;第七章的技能训练十三至十八由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黄启红编写。全书由谭才邓统稿,邓毛程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同行的书籍与文献资料,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的知识和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当及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专家及同行批评指正。

编者
2023年6月

精彩书摘

《微生物学基础》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微生物的类群、形态、结构、营养、生长、代谢、生态、菌种保藏等内容,覆盖面广。本书力求体现“工学结合”特色,根据行业企业对岗位人员职业技能的要求设计技能训练项目,在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适当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教材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并配有丰富的数字资源。
本书适合高等职业院校生物类、食品类、药学类、化工类等相关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研究单位及企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绪论 001
一、微生物的特点 002
二、微生物的分类 003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004
四、微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 006
五、常用微生物基础技术 007

第一章微生物类群及形态结构 009
第一节细菌 010
一、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010
二、细菌的培养特征 018
三、细菌的繁殖方式 019
四、常见的细菌 021
第二节放线菌 022
一、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 022
二、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025
三、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026
四、常见的放线菌 026
第三节酵母菌 028
一、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028
二、酵母菌的培养特征 029
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030
四、常见的酵母菌 031
第四节霉菌 032
一、霉菌的形态和结构 032
二、霉菌的培养特征 033
三、霉菌的繁殖方式 033
四、常见的霉菌 035
第五节病毒 036
一、病毒的基本知识 036
二、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037
三、病毒的增殖 039
四、噬菌体 041

第二章微生物的营养 044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045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045
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功能 046
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049
一、光能自养型 049
二、光能异养型 050
三、化能自养型 050
四、化能异养型 050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 051
一、单纯扩散 051
二、促进扩散 051
三、主动运输 052
四、基团转位 053
第四节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技术 054
一、设计和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054
二、培养基的类型 056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长 060
第一节微生物生长概述 061
一、微生物的个体生长与群体生长 061
二、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061
三、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066
第二节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069
一、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069
二、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073
第三节微生物的培养 077
一、无菌操作技术 077
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078
三、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080

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 084
第一节微生物代谢方式与途径 085
一、微生物代谢概述 085
二、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086
三、微生物的耗能代谢 099
四、微生物的次级代谢 101
第二节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104
一、酶合成的调节 104
二、酶活性的调节 106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态 110
第一节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111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111
二、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开发 116
第二节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17
一、互生 118
二、共生 118
三、寄生 118
四、拮抗 118
五、捕食 119
六、竞争 119
七、协同 119
第三节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19
一、能量流动 119
二、物质循环 120

第六章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保藏 123
第一节遗传与变异 125
一、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125
二、微生物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125
三、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126
四、遗传物质的变异 127
第二节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129
一、微生物菌种的筛选 129
二、微生物菌种选育的方法 132
第三节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137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37
二、菌种保藏技术 139

第七章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142
技能训练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 143
技能训练二细菌的形态观察——简单染色法 147
技能训练三细菌的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法 149
技能训练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151
技能训练五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152
技能训练六霉菌的形态观察 154
技能训练七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量 156
技能训练八微生物细胞的显微镜直接计数 158
技能训练九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 160
技能训练十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163
技能训练十一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169
技能训练十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71
技能训练十三微生物菌种保藏 173
技能训练十四环境微生物菌株的筛选 174
技能训练十五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177
Ⅰ血球计数板法 177
Ⅱ比浊法 178
Ⅲ平板菌落计数法 179
技能训练十六微生物的诱变育种 180
技能训练十七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182
技能训练十八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186
Ⅰ大肠菌群MPN计数法 187
Ⅱ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 188

附录 192
附录1常用染色法及染色液配制 193
附录2常用试剂的配制 195
附录3常用培养基 196

参考文献 199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