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请开启后继续
金融集聚、科技创新与城市经济发展

金融集聚、科技创新与城市经济发展

  • 作者
  • 沈沁 著

本书结合中国城市系统的内在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对以金融集聚和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城市实现长期经济发展的可能路线进行探索,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提出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本书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第一,从城市系统整体出发,以系统理论中的幂律分布理论为基础,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生成机制和内在规律进行描述,并进行实证分析。第二,对城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金融集...


  • ¥58.00

ISBN: 978-7-122-44840-8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4-05-01

图书介绍

ISBN:978-7-122-44840-8

语种:汉文

开本:16

出版时间:2024-05-01

装帧:平

页数:148

图书前言

随着我国迈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阶段,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贡献者。认识和了解我国城市的发展特点、状况和规律,探索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方式对于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不断趋近全球技术前沿,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依靠自主创新进行驱动,而城市对于促进创新具有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金融资源的空间集聚现象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日益凸显。在上述背景下,我国有众多城市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和金融中心城市的设想,本书的主旨是对通过金融集聚和科技创新推动城市实现长期经济发展的可能路线进行探索。
本书的研究将城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金融集聚三个维度进行整合,其中,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金融应当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助力。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具有多方面属性,既是经济发展的贡献者,又是人和产业的集聚地,也是由行政边界所划定的区域,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分析需要以对城市特征和规律的理解为基础。同时,中国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强烈影响,这使得中国的城市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独具特色,对中国城市的分析需要在充分理解其独特性的基础上展开。考虑到中国城市这一对象的复杂性,本书对上述三个维度的联合分析是基于多学科交叉视角而展开的,内容除了涵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金融集聚之外,还涉及城市经济学、行政学和统计学等多个领域。
本书主要进行三个方面的研究与论述。第一,分析城市系统的内在规律及其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考察中国城市人口和经济的规模分布特征与演变,并分析其背后的影响因素。第二,分析金融集聚和科技创新对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对经典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探讨,并关注不同类型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异。第三,对以金融集聚和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可行路线进行探讨,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
本书进一步确认了我国坚持走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正确性,同时主张尊重城市系统的内在规律和城市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城市应当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避免盲目的政策竞争。本书同时关注到,当前中国城市的金融资源体量已经较为充足,应当注重提高金融资源利用效率,尤其是信贷市场效率,促进金融更高效地服务于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
衷心感谢在研究过程中提供意见与帮助的前辈和同仁,特别是香港科技大学谢丹阳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江艇副教授的宝贵建议。同时感谢湖北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SQD2020081)和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申博项目的资助。

沈沁  
2023年11月于武汉

作者简介

沈沁,教育背景: 2007.09-2011.06 武汉大学 金融学 学士 2011.10-2012.10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金融与投资 硕士 2014.09-2020.06 武汉大学 金融学 博士 教学经历: 自2020年10月起任教于湖北工业大学金融系,主讲本科课程《大数据语言编程基础》、《数据科学基础》、《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和研究生课程《金融风险管理》。 科研经历: 长期从事经济增长、城市经济学和金融发展相关研究,在《金融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江汉论坛》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或参与过多项国 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研究。

精彩书摘

本书结合中国城市系统的内在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对以金融集聚和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城市实现长期经济发展的可能路线进行探索,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提出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本书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第一,从城市系统整体出发,以系统理论中的幂律分布理论为基础,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生成机制和内在规律进行描述,并进行实证分析。第二,对城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第三,对城市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本书可供城市与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等领域的研究者参考阅读,也可为城市发展与规划、金融监管和科技发展等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目录

1 绪论 001—010
1.1 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	002
1.2 本书主要研究问题	007
1.3 本书研究思路和主要特色	008

2 理论与文献评述 011—050
2.1 城市经济发展理论	012
2.1.1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路径	012
2.1.2 城市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013
2.1.3 城市的集聚效应与阻塞成本	018
2.1.4 城市系统的规模分布	019
2.1.5 中国城市系统的特殊性	021
2.2 科技创新理论	023
2.2.1 科技创新的内涵演变	023
2.2.2 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	025
2.2.3 中国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027
2.3 金融集聚理论	029
2.3.1 金融发展:金融集聚的宏观背景	029
2.3.2 产业集聚:金融集聚的微观基础	036
2.4 城市中的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	040
2.4.1 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的城市化趋势	040
2.4.2 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043
2.4.3 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路径	045
2.5 理论与文献评论及研究设想	046
2.5.1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内在机制与外在表征	046
2.5.2 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	047
2.5.3 以城市为对象的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研究	048
2.5.4 市管县体系和户籍制度造成的影响	049

3 城市人口和GDP规模分布机制及检验 051—072
3.1 幂律与城市规模分布的生成机制	052
3.1.1 系统与幂律分布	052
3.1.2 城市人口规模的幂律分布	054
3.1.3 城市系统幂律分布的生成机制	054
3.2 对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研究的评论与拓展	056
3.2.1 幂律分布、齐普夫定律与最优分布	056
3.2.2 基于幂律的城市GDP规模分布	057
3.2.3 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研究拓展	057
3.3 对中国城市人口和GDP位序-规模分布的检验	059
3.3.1 模型设定、样本和数据	059
3.3.2 位序-规模分布检验结果	061
3.4 对上尾城市的Gibrat定律检验	066
3.4.1 检验方法与模型设定	067
3.4.2 检验结果	068
3.5 实证结果解读	068
3.5.1 主要结果	068
3.5.2 结果解读	069
3.5.3 启示与意义	070

4 科技创新与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073—102
4.1 理论机制分析与问题的提出	074
4.1.1 资本和技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074
4.1.2 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075
4.1.3 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075
4.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076
4.2 样本与数据	077
4.2.1 样本与数据选择	077
4.2.2 子样本划分	078
4.3 对科技创新和金融集聚的衡量	079
4.3.1 对科技创新的衡量	079
4.3.2 对金融集聚的衡量	080
4.4 模型与变量	082
4.4.1 被解释变量和主要解释变量	082
4.4.2 模型设定	083
4.4.3 控制变量	083
4.4.4 数据来源	085
4.5 模型估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086
4.6 实证分析结果	087
4.7 实证分析结果解读	100

5 城市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103—120
5.1 理论机制分析与问题的提出	104
5.2 对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的实证分析	105
5.2.1 模型设定与变量	105
5.2.2 实证分析结果	108
5.3 实证结果解读	117

6 结论与展望 121—134
6.1 主要研究结论	122
6.1.1 城市层级与城市系统发展规律客观存在	122
6.1.2 不同层级城市发展模式存在异质性	123
6.1.3 金融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124
6.1.4 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分析	125
6.2 政策启示	126
6.2.1 尊重城市系统规律、探索经济发展新方式	126
6.2.2 实施差异化的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发展路线	127
6.2.3 提高金融资源利用效率、健全金融市场运作机制	128
6.3 延伸讨论	130
6.3.1 注重政策的时效性和对策性	130
6.3.2 推动城市群建设、加强区域协调	131
6.3.3 预防金融行业脱实向虚	132
6.4 研究局限和研究展望	133

参考文献 135—148

发送电子邮件联系我们